2011年7月31日 星期日

中宣部突下令禁報道動車事故 百報改版 (《蘋果日報》,31/07/2011)

 內地媒體人士在網上發放據稱是中宣部下的禁令。互聯網
 《抗命良心報紙》
中宣部雖有禁令,但仍有內地傳媒或抗命或偷步,繼續跟進報道事件。 互聯網



《禁令下逼改版》
網民展示《新京報》改版前(下)及改版後(上)的版面。
陝西《華商報》因禁令被撤的版面,版面中內容留空。

《溫州動車慘劇》

【本報訊】正當全國輿論齊齊聲討鐵道部、本港民眾準備燭光集會哀悼撞車事故遇難者之時,北京當局前晚突下禁令,要媒體「迅速降溫」,停止報道及評論事件。數百報章要匆匆改版,大量精心策劃文章作廢,從業者敢怒不敢言。當局對媒體態度也急轉變差。香港記協對此表示憤怒,要求當局撤回禁令,讓傳媒自由報道真相。 中國組

據悉,今次溫州動車追撞事故,中宣部初時對媒體報道態度曖昧,特別是 7月 28日溫家寶到現場祭拜,應允公開調查事件真相,並要鐵道部回應「是否救人第一」後,媒體一度以為當局開放言論,紛紛掀起「追問」熱潮,與本港媒體的大幅報道,相得益彰。

豈料一日之後形勢急轉直下。內地傳媒從業者透露,前日( 29日)晚 10點多鐘,收到「有關部門」轉達中宣部指令,稱鑑於事件引發「境內外輿情趨於複雜」,要求各媒體,包括子報子刊及新聞網站,「迅速降溫」,除正面報道和跟權威部門(即新華社)發放消息外,禁止再做任何報道評論。

溫州採訪記者撤走

禁令令各報刊措手不及。據內地研究者透露,前晚有數以百計的報紙,因中宣部禁令要改版、換稿,大量精心策劃的報道作廢,其中包括《 21世紀經濟報導》、《財經週報》、《中國經營報》、《新京報》、《錢江晚報》、《華商報》等,不少報章要撤去兩至八個版的相關報道和評論。各地在溫州採訪的記者也紛紛撤走。

有內地資深編輯當晚在網上留言稱:「今夜,百家報紙撤版,千位記者被斃稿;中國,萬個游魂無處安放,億個真相正在破碎。這個國家,無數只惡棍的手,在羞辱着你!」也有媒體從業者指:溫家寶剛離開溫州回北京,中宣部就出來發飆,把溫的公開承諾全部推翻,「高層權鬥之激烈,可見一斑!」

同時,當局對記者的態度,也急轉變臉。中新社記者王全寶昨透露,他聯繫到事故調查組成員、北京交通大學教授紀嘉倫,欲做採訪,不料對方竟稱若記者敢去採訪,他將「立即報警」!並稱「高檢(最高檢察院官員)也在場」。王哀嘆:沒想到當局對媒體翻臉,竟到如此地步!

港記協聲明表憤怒

當局的態度激起內地民眾憤怒。一批學者則發起「罷坐高鐵」行動。發起人之一的西安學者楊恆表示:「如果我們拒坐高鐵動車一個月,世界將為之震撼,中國將由此發生變革。」他說,「發自良知的力量,只要堅持 30天,就可以改變一切!」

昨日,香港記者協會發表聲明,對中宣部的禁令表示憤怒。聲明指,溫州火車追撞事故涉及逾 200人死傷和鐵路安全,各界應吸取教訓,總理溫家寶也指,事故調查處理全過程要公開透明,接受社會監督。中宣部的指令明顯不符總理要求,聲明呼籲中宣部撤回指令,讓真相公諸於世,免日後連接香港的高鐵重蹈覆轍。


內地媒體罕見抗命潮

【本報訊】雖然北京當局嚴令媒體收聲,禁再擅自報道溫州動車撞車事故,但昨日仍有大批內地媒體抗命,以「搶步」或「擦邊球」等方式,以「誰是真兇」、「這完全是人禍」等標題,繼續追究鐵道部,追問真相,奏響悲歌,出現近年罕見的「媒體抗命潮」,內地學者嘖嘖稱奇。

民眾搶購良心報紙

其中,原本要 8月 1日才出版的《經濟觀察報》,搶在禁令下達前即推出 8個版的特別報道「溫州沒有奇跡」,該標題明顯是反譏鐵道部發言人王勇平日前回應女童伊伊獲救時稱「這是一個奇跡」; 8個版面不但份量厚重,內容更鞭僻入里,「誰是真兇」、「這完全是人禍」、「全國人大應啟動特別調查程序」、「請為死難者立碑」、「請敬畏生命」、「分拆鐵道部」等,矛頭直指鐵道部,挑戰性極強。

該報昨早在京城甫上市即洛陽紙貴,讀者紛紛購買珍藏。有網民提到,去年 3月也是該報牽頭,聯手內地 13家報紙發表聯合社論,呼籲北京當局加快戶籍改革,引起轟動,最後遭中宣部秋後算賬,主筆被炒。有網民稱:「這是一份有良心的報紙,值得支持!」

同樣,原本要今日才出版的《中國經營報》,也偷步於昨日推出「溫州動車追尾事件」全調查,並冠以「危險動車」,對溫州撞車事故,乃至中國的動車、高鐵安全現狀進行深入探討,報道指,日本用了 47年才把火車速度從 240公里提升到 300公里,中國只用 7年就做到,「這稱跨越式發展,只能是把政績送給官員,把危險留給百姓!」

而前日在事故頭七以近乎「開天窗」方式,哀悼死難者的上海《青年報》,昨日頭版繼續玩擦邊球,以獲救的小女孩伊伊笑臉配以「伊伊,一定要好好長大」文字,悲情奪人;《廈門商報》頭版用火車頭配以一個巨大悲慟的「慟」字,再請著名學者易中天,仿校園民歌「同桌的你」改寫悼詩「同車的你」,讀來催人淚下。

中宣部下禁令 內地報道大縮減 (《明報》,31/07/2011)

【明報專訊】雖然總理溫家寶要求「公開透明」處理事故,但中宣部前晚對內地傳媒連下3條禁令,措辭嚴厲,令多間傳媒被迫把有關溫州動車事故的報道撤下或減少,或只轉載新華社通稿。但仍有少數傳媒不顧禁令,把報道刊於頭版,甚至出版特刊。

據內地新浪微博上轉發的中宣部禁令稱,「鑑於7‧23甬溫線特別重大鐵路交通事故境內外輿情趨於複雜,各地方媒體包括子報、子刊及所屬新聞網站對事故相關報道要迅速降溫,除正面報道和權威部門發布的動態消息外,不再做任何報道,不發任何評論。」各大網站的專題亦被要求撤除,不得安排在網頁重要位置。

報章多撤版 編輯微博發泄

《新京報》將原本的頭版報道改為報道北京暴雨,而報道動車事故的〈逝者〉等4個版面撤下,減為1版新華社通稿,撤下的一篇報道揭露,中國工程院院士、事故調查組專家組副組長王夢恕根本未有到現場,人還在北京。《錢江晚報》撤下〈痛〉等版面,《華商報》撤下3版評論周刊。

然而,昨內地仍有傳媒大篇幅報道事故,《經濟觀察報》刊登8版〈分拆鐵道部〉,《中國經營報》也有8版〈危險動車〉系列報道。在傳媒環境相對寬鬆的廣州,《新快報》以「鐵血丹心」為封面大題刊出2版記者的報道,《南方都市報》亦採用自家稿件,《羊城晚報》在溫州事故報道的大題下,刊出題為〈風雨掠過 一夜降溫〉的氣象新聞,似語帶雙關。暫未有「抗命」傳媒受到處分的消息。

官方新華社前晚亦一度發出「緊急通知」稱該社〈「7‧23」動車事故的五點存疑的記者調查〉一稿「暫緩使用」。不過,昨日在新華網上仍能搜尋到該稿,部分內地傳媒亦照刊登。上海的東方衛視前晚正在直播溫州市民悼念死難者時,直播信號突中止。中央電視台《24小時》製片人王青雷被停職,懷疑是因其節目主持人批評掩埋車頭的做法,並表達對國家現狀的不滿。

不少內地傳媒人紛發微博表達憤怒和無奈,有《新京報》編輯說﹕「長歌當哭沒辦法,我們要為2000多新京報員工的飯碗考慮」。該報攝影部主任陳傑說﹕「從現場的掩埋真相,到昨夜扼殺輿論掩蓋真相,他們的猙獰已顯。這個世界不僅生命如草芥,連亡靈都沒有安息的地方。」內地漫畫家慕容嗷嗷發表漫畫《給人民一個膠帶》,以諷刺溫家寶28日說「給人民一個交代」,實際上繼續封口。

2011年7月30日 星期六

香港記者協會關注新立法會大樓記者室裝設閉路電視 (「香港記者協會」,30/07/2011)

香港記者協會關注新立法會大樓記者室裝設閉路電視,今天去信立法會主席曾鈺成,內容如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敬啟者:

新立法會大樓啟用在即,議員發現,大樓記者室內裝設了閉路電視。本會認為,有關設施會對記者及被訪者造成心理障礙,妨礙新聞自由。

本會理解,保安是新立法會大樓必須考慮的因素,而最重要的防衛是進出大樓的主要通道,而非大樓內。至於在大樓內裝設閉路電視,應是必須、不影響私隱及議員工作的情況下才可裝設,有關錄影帶亦必須在一段短時間內銷毀。本會認為,在記者室內加裝閉路電視,不單影響在記者室內工作的新聞工作者的私隱,包括與被訪者的對話、私人採訪筆記、從其他渠道獲得的機密文件等,亦可能對隱密消息來源的心理造成負面影響,大大損害記者的採訪自由。

若記者認為不能在記者室內自由活動,便可能棄記者室而不用,令記者室失去其功能。

現有立法會大樓的記者室,多年來都沒有裝設閉路電視。本會要求立法會搬往新大樓後,繼續尊重記者自由採訪的權利,立即拆除已裝置在記者室內的閉路電視。

順祝
工作愉快!
此致
立法會主席曾鈺成
香港記者協會

30/07/2011

副本抄送:
1. 立法會秘書處
2. 行政署
3. 立法會行政管理委員會成員
4. 各傳媒機構

記協聲明:要求中宣部撤回限制傳媒報道溫州動車事故的指令 (「香港記者協會」,30/07/2011)

溫州鐵路動車追撞特大事故涉及逾二百人死傷和鐵路安全,各界實應汲取教訓,以免重蹈覆轍,但香港記者協會驚悉,中國共產黨中央宣傳部近日發下命令,要求內地傳媒只可報道官方版本,本會對此深表憤怒,要求中宣部撤回禁令,讓傳媒自由報道真相。

據瞭解,中宣部29日下令,各地方媒体包括子报子刊及所属新闻网站对「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相关报道要迅速降温,除正面报道和权威部门发布的动态消息外,不可再做任何报道,不发任何评论。

因中宣部最新指令而臨時撤版的,有《21世紀經濟報導》、財經週報《中國經營報》、《新京報》、浙江的《錢江晚報》及西安《華商報》等多分報章撤下兩至八版的相關報道和評論;甚至官方新華社亦要緊急通知報社訂戶,「暫緩使用」早前發出的《(中國網事)期待一個負責任的交代——網路熱帖〈“7·23”動車事故的五點存疑〉的記者調查》稿。

在此之前,中宣部亦曾下令傳媒,關鍵資訊要以新華社為準,並須召回在溫州採訪的記者。
香港記者協會反對中宣部下達指令限制採訪自由的行為,促請當局撤回指令,更不要對報道者秋後算帳。

本會必須指出,總理溫家寶七月二十八日在溫州事故現場指示,「事故調查處理的全過程要公開透明,接受社會和群眾的監督。…處理的過程應當及時、準確向群眾發佈資訊。」中宣部的指令明顯不符合總理的要求,記協呼籲溫總理親自跟進事件,要求中宣部撤回指令,讓真相公諸於世,讓大家汲取教訓,以免重蹈覆轍。

香港是中國惟一享有新聞自由的地方,本會呼籲香港傳媒履行天職,站穩新聞專業的立場,為香港以至海內外人士報道事故的真相,以免日後連接香港的高速鐵路受災於同樣事故原因。

香港記者協會 2011年7月30日

http://www.hkja.org.hk/site/portal/Site.aspx?id=A1-942&lang=zh-TW

開天窗 要動車追撞真相 頭七 近百報章悼念抗議 (《蘋果日報》,30/07/2011)

 《南方都市報》 16個版的「七日祭」,深沉而凝重。
上海《青年報》頭版雖簡潔,但撼人心肺。

【本報訊】昨日是溫州「動力火車」追撞事故第七日,遇難者「頭七」,內地媒體不顧當局禁令,不約而同悼念死難者。有報章頭版以近乎「開天窗」方式,表達紀念,近百報章同呼籲「要真相」,矛頭直指鐵道部。昨日下午,當局再發禁令,要全國媒體收聲,令媒體從業者震怒。學者形容,內地媒體其實是「戴着鐐銬跳舞」。 中國組

溫州動車相撞事故發生後不久,大批在場採訪的內地記者即陸續收到指令要求撤回,顯示當局要對事故宣傳報道「封口」收聲。中共喉舌《人民日報》、《光明日報》以及各地黨媒,將事故放在報尾或不顯眼位置報道,也反映當局對事件的謹慎心態,與各地都市報、晚報等大篇幅報道,形成鮮明對比。

總理溫家寶前日到溫州現場祭拜,公開向遇難者家人和海內外記者允諾要還人民真相,要鐵道部回答「是否救人第一」,無疑等於給媒體打強心針。昨日是事故頭七,媒體藉機大發洩,以各種方式對鐵道部,對內地當局只求發展速度、罔顧人命安全的做法,發出強烈抗議。

全留白
摘錄溫家寶答話


其中最矚目的是上海《青年報》,該報頭版昨近乎開天窗,版中只有溫家寶前日在事故現場獻花鞠躬圖片,以及出事動車 D301和 D3115兩個編號,最下邊則是一行小字: 2011年 7月 23日 20:34,即車禍出事時間。獨特的版式勝過千言萬語,衝擊讀者視覺感官。據指該報昨日大受歡迎賣斷市。

上海《東方早報》也罕見以純文字、大幅留白、變換字體大小的方式,無導讀、無圖片,直接印上白底黑字,摘錄溫家寶答記者問:「政府最大的責任,就是保護人的生命安全」,「救人。鐵道部是否做到,要實事求是回答」,「關鍵在於能否讓群眾得到真相」等,表達報社的立場與價值判斷。

全黑頁
16版叩問責任人


廣州《南方都市報》更以全黑首頁,帶出 16版專題報道,總題為「真相是最好的紀念」,並配以社評,如杜鵑啼血,痛悼遇難者,叩問責任人,呼籲「我們拒絕用死亡叠加的高速發展,我們相信真相的力量」;對當局的不滿躍然紙上;《南方日報》也以社論方式,喊出「應把經濟發展步伐放慢點,讓人民的尊嚴也能坐上高速列車,與社會同步」。

有內地傳媒研究者統計發現,昨日至少有近百家都市類報紙,引用溫家寶「要給群眾真相」、「是否救人第一,鐵道部要回答」等做頭版大題,形成「千夫指向鐵道部」輿論傾向,是多年來特大事故所罕見,與 2008年 5.12四川大地震後,輿論要求調查校舍豆腐渣竟遭封殺,民間調查更遭刑訊形成更截然不同。

試底線
戴着鐐銬在跳舞


搜狐網昨也一度推出專題,連番發問:追尾真相究竟為何?死傷人數究竟多少?為何掩埋事故車體?為何急於恢復通車?但未幾專題即被刪除,據傳責任編輯因此要離職。

有消息指,昨日下午各級媒體再收禁令,停止所有動車事故的後續報道,各門戶網站要撤去專題,有知名傳媒人士在網上怒罵:「這麼晚了來通知,要禁聲就早點來啊,這麼晚了,社論要換,專欄要撤,我操你媽的有關部門!」

正在本港講學的內地著名學者錢鋼,對媒體昨日的大膽舉動表示欽佩。《中國青年報》評論員曹林則指,中宣部此次對媒體的指令「很曖昧很模糊」,但有些媒體對突如其來的機會「竟不知道怎麼報道和評論」,「他們仍然如履薄冰,在揣測上級的底線」。曹感嘆:「中國的媒體,其實是戴着鐐銬在跳舞!」


官媒空前尖銳 地方報頭版究責 (《明報》,30/07/2011)

【明報專訊】對於今次溫州動車事故的究責,內地媒體表現出異乎以往的的尖銳和激烈,是多年來罕見的,甚至新華社、中央電視台和中央人民廣播電台這些官方媒體,也加入全國輿論對鐵道部的聲討浪潮中。各地方報紙更紛紛在頭版顯要位置打出尖銳的標題和震撼的畫面,矛頭直指鐵道部。

央視主播:不再有孤兒方「奇蹟」

中央電視台財經頻道女主播秦方日前在播報事故新聞中,聲情並茂地質疑鐵道部對事件的草率處理,一度失聲哽咽擦淚。秦平回應項煒伊生是「奇蹟」的說法:「我們以生命的名義共同期盼重新思考發展的意義和目的,不要讓更多的兒童變成孤兒,不要讓更多的父母失去孩子,這才是我們所追求的奇蹟。」

官方新華社在26日發表了題為《不該發生的事故為何發生?》的3000字長文,就列車的安全系統、調度問題發出追問,並質問「平安能否不用鮮血來換?」在28日直播溫家寶在事故現場答記者問時,新華社也多引用溫總最尖銳詞句作為稿件標題,如「鐵路建設不是越快越好」、對腐敗「毫不手軟」等。中央人民廣播電台更將一眾死者家屬質問溫家寶的實錄音,幾乎原封不動播出。

地方報紙的追問更為猛烈。《南方都市報》、《雲南信息報》昨日也在頭版用大字引用溫家寶的話「是否救人第一 鐵道部要給出回答」。廣州《新快報》26日頭版題為「N問鐵道部」,連連追問事故起因與詬病災後救援。浙江當地傳媒《錢江晚報》更因原定在頭版刊登的質問報道遭封殺,十分罕有的連續2天在頭版只登廣告,不登新聞,被內地媒體人解讀為變相「開天窗」抗議。昨日《錢江晚報》恢復頭版新聞,立即以「要命的綠燈找出多少問號?」為題。

傳中宣部下令禁評論

北京外國語大學新聞學教授展江表示,傳統媒體空前關注、質疑,批評猛烈、尖銳,是因為微博等新媒體發展,使全民記者狀正在一步步實現。

不過,內地微博盛傳,中宣部認為事故的境內外輿情趨於複雜,昨晚向內地各傳媒下令稱,「各地方媒體包括子報子刊及所屬新聞網站對事故相關報道要迅速降溫,除正面報道和權威部門發布的動態消息外,不再做任何報道,不發任何評論」。

涉贈電話方便竊聽 梅鐸小報出賣盟友 (《明報》,30/07/2011)

《世界新聞報》當年以頭版號召大眾為了遇害的薩拉,聯署要求政府公布兒童性罪犯的姓名、照片和居處。(英國報業聯合社)

【明報專訊】因竊聽醜聞而倒閉的英國《世界新聞報》(News of the World),被揭連盟友也不放過。該報近年其中一次最出位的報道,是10年前襄助一位因戀童性侵案喪女的母親,成功爭取英國政府立法披露性罪犯名單和住處,以便為人父母可加以警惕。作為運動的發起人,案中女童生母一直皆視該報為友好,直至本周始知她也是竊聽醜聞的受害人,甚至涉嫌遭該報前總編輯布魯克斯設陷阱出賣。

佩恩(Sara Payne)周二從蘇格蘭場獲悉,有證據顯示她亦是《世界新聞報》私家偵探馬爾凱爾(Glenn Mulcaire)的竊聽目標,馬爾凱爾萬頁筆記上有她的個人資料。佩恩創辦的兒童慈善組織聲明道﹕「她真的非常震驚。我們都相當失望。」

《世界新聞報》與事主關係密切

佩恩的8歲女兒薩拉(Sarah),2000年7月遭戀童癖者拐後殺害。她為女兒積極奔走,促成政府立法,好讓家長有渠道得悉性罪犯和戀童癖釋囚的住處,稱為《薩拉法》(Sarah's Law)。當年給她大力援助和發揮輿論壓力的,正是《世界新聞報》,該報時任總編布魯克斯(Rebekah Brooks)尤其經常陪伴她出席大小活動。該報記者還曾出席她父母的喪禮,又曾探望2009年中風的她。

事主撰文最後一期 不信遭竊聽

佩恩向視《世界新聞報》是朋友,還為該報7月10日最後一期撰文,稱報館上下都是其「要好兼信任的朋友」,文中雖為引爆危機的少女道勒(Milly Dowler)竊聽案表示氣忿,但仍認為她本人也遭竊聽屬「謠言」。

但布魯克斯當年聲稱為方便佩恩與支持者保持聯絡而贈送給她的一部手機,卻涉嫌成了該報方便截聽的工具。本月中被捕的布魯克斯,雖否認知情,但若證實佩恩的獲贈手機被竊聽,布魯克斯恐難洗嫌疑。

布魯克斯昨回應時強調,該部手機並非「私人饋贈」,而是為「方便《薩拉法》運動進行」,是《世界新聞報》給佩恩的。她形容佩恩是其「親愛的朋友」,有關指控「可惡」,又揚言事件「超出我的理解」,報館內無人知道馬爾凱爾想監聽佩恩。有《世界新聞報》舊職員揚言,佩恩的手機語音信箱迄2009年幾乎形同虛設,無證據顯示她被竊聽。佩恩友人表示,佩恩仍未決定要否控告該報,她希望在警方完成調查後再作決定。

衛報/路透社/法新社

2011年7月29日 星期五

一通電話敲梅鐸小報喪鐘 《衛報》兩年堅持 戳破竊聽醜聞 (《明報》,29/07/2011)


【明報專訊】英國《世界新聞報》竊聽醜聞動搖梅鐸的傳媒帝國,並直搗英國建制,英國《衛報》是令醜聞曝光的關鍵媒體。《衛報》在過去兩年內鍥而不捨追查竊聽醜聞,卻一直不能喚起英國警方關注,新聞集團更對該報做法嗤之以鼻。但《衛報》總編輯跟大西洋對岸的《紐約時報》老總去年的一通電話,卻令調查起死回生。

記者鍥而不捨「找麻煩」

《衛報》記者戴維斯(Nick Davies)不時會出現在老總拉斯布里杰(Alan Rusbridger)的辦公室,關門爆出驚人消息。他在2009年初告訴拉斯布里杰,有線人報料指梅鐸之子詹姆斯曾秘密付100萬鎊掩口費,阻止竊聽事件曝光,問拉斯布里杰有沒有興趣跟進。拉斯布里杰當然有興趣,戴維斯立即開始追查,用拉斯布里杰的話說,是去「找麻煩」。

竊聽醜聞始於2006年,《世界新聞報》王室事務記者古德曼(Clive Goodman)與私家偵探馬爾凱爾(Glenn Mulcaire)被揭竊聽手機留言。兩人翌年被判入獄,新聞國際當時聲稱,竊聽只是「一小撮害群之馬」所為,英國多數傳媒及警方接受了這個講法。但戴維斯在2009年7月報道,《世界新聞報》2008年曾在詹姆斯授權下支付70萬鎊賠償竊聽受害人泰勒,條件是泰勒不能披露事件,該報一名初級記者負責紀錄泰勒的電話留言,並把電郵傳給首席記者。那意味覑,竊聽並非限於一小撮人,《世界新聞報》高層亦知情。

布魯克斯﹕衛報老總將跪地求饒

報道刊出後,警方宣布調查,但不出數小時就說,沒有新進展值得調查。新聞國際立即反擊,狠批《衛報》誤導公眾。報業申訴委員會調查後亦稱,竊聽只是「一小撮害群之馬」所為。《衛報》沒有放棄,但其報道引不起注意,一些關鍵線索亦礙於英國法律而不能披露。戴維斯告訴老總,新聞國際總裁布魯克斯(Rebekah Brooks)得意地向同事宣稱,《衛報》的追查最終「會以拉斯布里杰跪地求饒結束」。

英多掣肘 聯絡《紐時》揭黑

孤身作戰的拉斯布里杰這時想,若英國傳媒漠視竊聽醜聞,他便要向別處求援。他在2010年初致電《紐約時報》總編輯凱勒(Bill Keller),問對方有沒有興趣追查。凱勒一直在追看醜聞的報道,他憶述﹕「我認為這可能是時候讓美國讀者關注這令人吃驚的故事,尤其還有新角度待發掘。」

凱勒派出3名偵查記者赴英,當中包括曾得過普立茲獎的貝克(Jo Becker)。拉斯布里杰憶述,他跟戴維斯先向他們介紹《衛報》迄今的調查結果,3人隨後自行展開調查。他們花了5個月調查,雖然英國警方不予合作,但仍無礙他們於9月刊出6000字長篇報道。揭發更多人捲入竊聽醜聞,包括2007年辭職的《世界新聞報》老總、時任英國首相卡梅倫的發言人庫爾森(Andy Coulson)。《紐時》記者的證據還顯示,英國警方雖然掌握《世界新聞報》慣常竊聽的證據,但匆匆結束調查。

《紐時》的報道促使英國其他傳媒跟進,庫爾森在壓力下今年1月辭職。但最終推倒《世界新聞報》的,還是《衛報》上月4日揭發《世界新聞報》在2002年3月曾竊聽13歲失蹤少女的手機留言信箱,並擅自刪除留言,誤導警方以為她尚在生。英國公眾一直以為竊聽受害者只限於達官貴人,這一報道令公眾怒火一發不可收拾。

華盛頓郵報/新聞周刊


梅鐸安置員工﹕調任西伯利亞

【明報專訊】《世界新聞報》結業後,283名員工面臨失業。雖然梅鐸上周在國會應訊時,承諾盡可能在新聞集團內為並無涉案的員工尋找新職位,不過英國《獨立報》報道稱,梅鐸提供的職位相當「另類」,當中包括在霍士廣播公司俄羅斯西伯利亞分部擔任「物資經理」,或於道瓊斯保加利亞分公司擔任「訂戶發展顧問」,被形容「像懲罰多於新開始」。

梅鐸向被裁員工提供約200個職位,涵蓋霍士廣播公司、美國出版集團Harper Collins、道瓊斯公司及新聞國際,但職位要求與原職相距甚遠,員工需再培訓或出國。例如道瓊斯職位大多為金融專家而設,霍士的職位則大多在其他國家。《世界新聞報》員工至今有30人在新聞國際另覓職位,另有30人在併歸《太陽報》的《Fabulous》雜誌工作。

獨立報

2011年7月26日 星期二

中宣部要求傳媒不要提出質疑 / 報道指中宣部限制報道圖瞞真相 (「NOW新聞」,26/07/2011)

中宣部要求傳媒不要提出質疑
http://news.now.com/home/international/player?newsId=8457

報道指中宣部限制報道圖瞞真相
http://news.now.com/home/international/player?newsId=8442

質疑越來越大 瘡疤越揭越多 官方趕記者離開溫州 (《蘋果日報》,26/07/2011)

【本報訊】浙江溫州兩列列車追撞事故發生後,當局處理事故的手法遭中外各大媒體批評相當粗劣的同時,輿論和各界不斷對事故提出種種質疑。為免事件越鬧越大、瘡疤越揭越多,當局昨日開始不斷驅趕前往當地採訪的中外記者,情況令人髮指。有正在當地採訪的內地記者稱:「鐵道部害怕記者揭發真相!」

有內地媒體人昨日透露,宣傳部門近日來已發出數不盡的通知,禁止對這次事故做這樣、那樣的報道,並對記者作出諸多限制。據悉,浙江當局在壓力下,昨亦採取行動,除點名要求前晚深夜出席鐵道部記者會的記者全部撤走外,公安亦將多名闖入警戒線的記者帶走。廣東省的宣傳部門昨亦發出指令,點名要求包括《廣州日報》、《羊城晚報》、南方電視台等六個媒體、 12名記者迅速撤回。

而前往溫州採訪的本港記者,昨起亦受到溫州當局人員的「騷擾」,多次致電記者要求會面,並且在記者下榻的地點下駐守,影響採訪工作。一名被逼大打道回府的北京記者表示,當局驅趕記者離開,明顯就是怕媒體挖鐵道部的瘡疤。

這次造成 40人死亡的事故,可謂疑點重重。官方新華社昨亦發表題為「三問溫州動車追尾事故」文章,稱兩列動車組追撞是「中國鐵路史上讓人悲傷的一天」,同時向鐵道部門提出三大疑問:行車安全系統為何失效?列車調度管理是否到位?平安能否不用鮮血來換?

而當局為趕通車,匆匆結束搜救行動,並馬上召來大批挖泥車,在現場挖掘大坑、拆毀列車,引起中外媒體的質疑。

據悉,宣傳部門近日不斷就事件發出「指示」,要求各媒體只能用新華社通稿、不得派人採訪、發挖真相、不得評論等,更要管好旗下報刊、網站等,可是很多媒體面對這次事件的處理方法,早已按捺不住,批評當局的處理方法。

內地媒體齊轟鐵道部

中央電視台在記者會之後,請來時事評論員作出評論,評論員均批評鐵道部的回應「不給力」,指出全民所關注的就是事故原因,但當局一直未有清楚交代。《人民日報》旗下的人民網則發表題為「別讓生命淪為事故頻發的犧牲品」的評論,批評這次事件完全是安全責任未落實、防範措施不全的人禍,而且整頓過後,風聲一過,又會打回原型,令到事故不斷再發生,禍及百姓。

與此同時,中央媒體亦已開炮攻擊鐵道部,當中地方媒體的炮轟力度更大,上海的新民網評論直指鐵道部,一要釐清事故的人為原因有多大,二要當局結束「高鐵大躍進時代」,花更長時間全面檢討、反省。河北的燕趙都市網評論更直言「爬得越高摔的越慘」,質疑內地高速鐵路技術是否成熟,「匆忙上馬是要付出代價的」。

四大報頭版隻字不提 (《蘋果日報》,25/07/2011)

【本報訊】「當局控制不了火車,便控制媒體吧!」兩列動車在浙江溫州追撞,登上香港及外國報章頭版,但是內地主要報章都沒有顯著報道,四份主要報章的頭版隻字不提,卻大篇幅報道中共中央軍委向六名軍官頒授上將軍銜。昨日更傳出當局控制電視、網站報道鐵路事故,並禁止非中央媒體參加鐵道部的記者會。

下採訪禁令

《人民日報》、《解放軍報》、《光明日報》及《經濟日報》等,昨日頭版都是晉升上將的消息,而且版式相當類似,頭版隻字不提前晚發生的鐵路事故。相反,多份在各地區發售的都市報都把事故放上頭版,配以大幅圖片;而遠至日本,四份主要報章也以頭版報道今次鐵路事故。內地網民批評當局控制報道是冷血的表現。

內地傳媒人昨透露,宣傳部要求各傳媒不要派人到現場採訪,而死傷數字以當局發佈為準,不得追查事故原因、不得加以評論、不得將事故與高鐵發展混為一談。同時,當局要求電子媒體報道不能太密,各級傳媒亦要管好旗下報章、雜誌及網站。

鐵道部昨在溫州一間酒店舉行記者會,各地傳媒大批記者到場等候,但是保安、公安只批准新華社、中央電視台及《人民日報》的記者參與。其他傳媒的記者在場外等候數小時後,當會場的大門打開,已發現內裏空無一人,白等一場的記者無不氣憤。


點滴  媒體速報內地罕見

這次的特大鐵路交通事故發生在溫州,但溫州媒體,特別是《溫州都市報》竟主動以直擊的方式,圖文並茂,即時報道事件的最新進展。除提供現場或醫院裏的最新情況外,還設立平台,讓傷者和家人聯絡,乃內地罕見。難怪有許多境外媒體讚「《溫州都市報》好嘢」。

2011年7月23日 星期六

集團前高層﹕梅鐸子說謊誤導國會 (《明報》,23/07/2011)

新聞國際主席詹姆斯(圖)周二在英國國會聽證會中表示,不知曾有人發電郵提醒他公司竊聽問題嚴重。
(法新社)
英國著名影星祖迪羅稱在美國遭新聞集團旗下報章竊聽,據報FBI計劃聯絡他調查事件。(資料圖片)

【明報專訊】飽受竊聽醜聞困擾的梅鐸父子,首次遭遇高級下屬倒戈相向。《世界新聞報》兩位前高層聯合指證梅鐸兒子詹姆斯周二在國會誤導議員。詹姆斯當天宣稱對竊聽醜聞一封關鍵電郵不知情,但兩名前高層稱他們曾向詹姆斯通報該電郵。相關指控令詹姆斯在梅鐸王國的地位進一步動搖,英國首相卡梅倫敦促他向議員解開疑團,有議員則要求警方對詹姆斯展開調查。

卡梅倫促詹姆斯釋誤導疑團

《世界新聞報》前主編邁勒(Colin Myler)及該報前法律事務主管克龍(Tom Crone)周四晚發出聲明稱﹕「為了對周二文化傳媒專責委員會聽證會作出澄清,我們想指出,詹姆斯對泰勒訴訟庭外和解的記憶有誤。事實上,我們確實有通知他,泰勒律師發給我們的『給內維爾』電郵一事。」

泰勒(Gordon Taylor)是英國職業足球員協會主席,他在2007年7月控告《世界新聞報》竊聽侵害其個人權益,追討賠償。那封被稱為「給內維爾」的電郵是泰勒律師掌握的證據之一。電郵由《世界新聞報》一名初級記者在2005年6月29日發給私家偵探馬爾凱爾(Glenn Mulcaire),內文容包括35段泰勒手機留言信箱的文字紀錄,並註明「這是給(《世界新聞報》首席記者)內維爾的」。

兩主管﹕早電郵通知竊聽事件

馬爾凱爾與《世界新聞報》王室記者古德曼(Clive Goodman )2006年竊聽罪成入獄。新聞國際一直指古德曼單獨犯案,但上述電郵顯示這並非實情。更重要的是,身為《世界新聞報》督印人的新聞國際主席詹姆斯在2008年4月批准公司賠償70萬鎊,與泰勒庭外和解,外界一直懷疑詹姆斯下決定的關鍵繫於這封電郵,若詹姆斯在和解前已過電郵,就意味覑他早知道竊聽並非個別事件,而是涉及其他記者。

詹姆斯本月初承認對這宗和解案處理失當,但周二作證時堅稱決定和解時並不知道該封電郵,並宣稱邁勒及和克龍游說他和解時隱瞞了該封電郵。在聽證會上,當議員沃森(Tom Watson)問到﹕「你簽發泰勒支票時,有否見過或留意過內維爾電郵時?」詹姆斯答﹕「沒有。」沃森再問他,當時為何要給泰勒一筆「天文數字」?詹姆斯答稱是聽從邁勒倆的建議。他說﹕「在法律建議下,考慮到可能敗訴和減少給付賠償的可能,我們有充分理由要解決那宗官司。」

毋須負刑責 損形象礙接班

邁勒及克龍反駁稱,他們事前曾「明確地」把「給內維爾」電郵一事告訴詹姆斯。新聞集團隨發聲明稱,詹姆斯「堅持他對專責委員會的供辭」。不過,英國首相卡梅倫(David Cameron)與下議院聽證會均要求詹姆斯對指控作出解釋。沃森更要求警方介入調查。

鑑於詹姆斯出席國會聽證會時毋須宣誓,只以「個人人格擔保」作證,故即使他真的沒有說真話,最多亦只會被控蔑視國會,而非作偽證罪。但事件卻將令其形象進一步受挫,阻撓他繼承父業。

(衛報/中央社/法新社)


FBI擬查祖迪羅遭竊聽

【明報專訊】英國廣播公司報道,有美國官員表示,聯邦調查局(FBI)計劃聯絡英國著名影星祖迪羅(Jude Law),就祖迪羅聲稱於美國逗留期間手機遭《世界新聞報》竊聽的指控展開調查。

報道稱,38歲的祖迪羅上周提出訴訟,控告《世界新聞報》於2003年在紐約甘迺迪機場,竊聽他與其私人助手傑克遜(Ben Jackson)的手機及留言信箱,取得資料,並在2003年9月7日一篇報道詳細列出祖迪羅與助手的通話詳情。由於祖迪羅與助手當時使用美國手機網絡,若指控屬實,按美國聯邦法例,美國可介入調查,梅鐸的新聞集團可能在美國被起訴。

祖迪羅拒評論上述報道,他上周亦向英國法院入稟控告梅鐸旗下另一報章《太陽報》在2005至06年間竊聽其留言信箱,從中取材撰寫4篇報道。他指控《太陽報》侵犯私隱,要求賠償。

美司法部查新聞美國罪證

梅鐸的新聞集團官非纏身,美國全國廣播公司(NBC)周四報道,美國司法部正蒐集資料,就新聞集團旗下的新聞美國市場廣告公司(News America Marketing),於7年前入侵競爭對手Floorgraphics廣告公司的電腦系統,竊取資料的指控展開調查。有關指控於2004年首次提交FBI。Floorgraphics代表律師伊薩克遜(Bill Isaacson)表示,兩名聯邦檢察官和1名FBI探員本周已與其聯絡。另外,FBI目前正在調查《世界新聞報》意圖竊聽911受害者手機的指控。

(英國廣播公司/中央社)

2011年7月22日 星期五

揭黑記者捱整 同行悲新聞之恥 屢爆不公內幕 曾遭黑幫500萬買人頭 (《明報》,22/07/2011)



【明報專訊】北京《中國經濟時報》內部的一個機構調整,引起軒然大波。日前,由該報首席記者、內地著名調查記者王克勤領導的「特別報道組」遭撤銷,王克勤獲報社分配的住房亦遭收回,引來內地傳媒圈對王克勤的聲援此起彼伏。

北京近百記者前晚聚集在東城簋街一家餐館聚會,為王克勤團隊打氣。現場打出「向調查記者王克勤致敬」橫幅,席間,王克勤歷數多年經歷,感慨良多。47歲的王克勤,出生甘肅省農村。21年記者生涯,一直在一線跑新聞,尤其擅長調查報道(類似偵查報道),因此贏得了「中國調查記者第一人」、「中國的斯蒂芬斯(Lincoln Steffens,1866-1932年,美國著名揭黑記者)」等美譽。

他從在甘肅《甘肅經濟日報》《西部商報》任職時,就熱中調查報道。僅2001年一年,由於他的調查報道,就導致160多名黑社會及惡勢力分子入監,在揭發甘肅蘭州股市黑幕的報道刊出後,王家一度恐嚇電話不斷,甚至傳出有黑社會揚言出500萬元(人民幣)要買其人頭,警方要派4名公安荷槍實彈到他家駐守多日。

04年報道 驚動國保公安國安

同年,因撰寫「公選??劣舻人??引爆黑幕」引起甘肅省委領導震怒,他被《西部商報》開除,被迫離開甘肅。到《中國經濟時報》後,2004年首次因報道遭國安約談,還曾被國保、地方公安、國安「三堂會審」,一度要返回甘肅老家避風頭。

王克勤說,做調查報道,採訪中捱打或推撞算平常事,「有時候,命都不在乎了」。他直言,社會轉型造就大批新聞素材,提供調查記者寬减舞台,21世紀最優秀的調查記者應在中國。

他亦回憶原多任報社負責人給其寬鬆舞台,「有時可兩個月寫一篇稿」,但他拒絕評論現任社長。對於報社今次的「撤銷」決定,他稱自己仍堅持上班,暫未規劃未來,但仍希望繼續做一線調查記者。

有傳媒同行在微博留言稱,王克勤以多篇深入報道捍衛公共利益,成為調查記者「標杆」。現在,年近五十的他,無房無車,卻受此羞辱,實乃中國新聞業之共恥!

報社聲明:正常內部調整

前晚,《中國經濟時報》亦發表聲明稱,撤銷特別報道組,是該報向以經濟類報道為主轉型的「正常內部調整」,指有人借機透過微博等管道發布「不實信息」,污蔑和人身攻擊報社領導,將保留法律追訴權利。

明報記者


偵查記者風險高 民間行內具聲望

【明報專訊】北京外國語大學新聞學教授展江直言,內地調查記者的生存環境其實已好過以往,「近年間,言論監管確實加強」,但尚未有記者因調查報道遭打壓,「王克勤事件,只是報社內部『小政治』。」

據悉,當前內地調查記者群體約有數百人,主要集中在《財經》、財新傳媒等經濟類媒體以及《南方週末》和《南方都市報》等都市報的深度報道部,這些記者多為3年以上工作經驗,且多具備一定的調查採訪能力。

「調查中遭遇危險,哭也好,危險也好,不能叫屈」。展江認為,相對於高風險,調查記者在內地民間和行內往往享有較高聲譽很高聲望,「很多調查記者往往因一篇報道,就會被載入史冊」。

展江還表示,相較於內地一般記者的底薪加稿費制,調查記者多採取不同考核機制,撰寫稿件雖少,但收入高於平均水準,像王克勤這樣做了多年個人積蓄還僅2萬元人民幣的清貧情形,並不多見。

對調查記者最大的困擾,還是報社高層的「自宮」行為,一些負責人為免「惹事」,經常「槍斃」一些敏感選題。經過長期調查寫成稿後,不准發表的情等也屢見不鮮。甚至出現一些調查報道在報上刊出卻不上網的怪事。

明報記者

霍士新聞被指設「竊聽間諜組」 梅鐸媒體醜聞蔓延美國 (《明報》,22/07/2011)


【明報專訊】英國竊聽醜聞愈鬧愈大,外界亦開始關注梅鐸旗下美國媒體操守,以及風暴會否蔓延至梅鐸在美國的王國。英國《每日電訊報》昨報道,梅鐸美國霍士新聞被指有一秘密部門,監視電話紀錄,以防其他傳媒報道不利消息。有前高層更稱,霍士新聞有間諜小組專門監視員工舉動,令員工恍如置身前蘇聯時代,擔驚受怕。

1996年協助創立霍士新聞的庫珀(Dan Cooper),原任職執行編輯。他直指霍士新聞在紐約總部設立了一「大腦室」(Brain Room),專向霍士的敵人進行「反間諜」工作。另一前高層亦指控,霍士新聞大規模窺探員工,查看員工電郵,令員工覺得自己無時無刻被監視。

間諜小組監視員工舉動

庫珀在霍士成立後不久便離職,翌年《紐約雜誌》記者布羅克(David Brock)因撰寫一篇有關霍士新聞總裁艾爾斯(Roger Ailes)的報道找庫珀,庫珀以匿名消息身分讓他引述。但報道還未刊出,庫珀的經理人便收到艾爾斯電話,威脅霍士將會斷絕跟他所有客戶的業務。庫珀稱,艾爾斯知悉他報料只有兩個可能,若非布羅克告訴他,便是霍士偷看了布羅克的電話通訊紀錄。

「大腦室」反偵察 如前蘇聯

庫珀指控是「大腦室」的員工,偷取通話紀錄的。他聲稱,很多人以為「大腦室」只是霍士新聞的研究部門,「但我知道該部門也負責反情報工作及秘密行動,取得通話紀錄是容易不過」,因為他當年有份設計該高度保安部門,「那兒有15名研究員,門外有守衛,裏面的人不會交談」。艾爾斯稱,布羅克當時透露,艾爾斯恐嚇他,若該報道出街,他便休想再工作。布羅克拒絕置評。

英國《每日電訊報》又引述霍士新聞匿名前高層稱,霍士新聞的工作環境有如前蘇聯時代,員工都擔驚受怕。該前高層說﹕「我絕對相信他們監看員工電郵,以確定無人向其他傳媒報料。」他亦稱,霍士有間諜小組,員工跟誰說話都會匯報給老闆,「很多人都害怕自己會被投閒置散」。

總裁被指專橫「像毛澤東」

霍士新聞發言人指所有指控都完全不實,又指庫珀1996年在霍士新聞開台6周後便遭解僱,之後一直重複這些指控。立場右傾的霍士新聞在美國影響力巨大,艾爾斯的作風亦一直備受自由派人士抨擊。有關指控其實早已流傳,但隨覑竊聽醜聞再被注視。《滾石》雜誌上月便發表關於艾爾斯的長篇報道,引述霍士前員工指艾爾斯作風專橫,監視員工。前霍士監製雷納(Charlie Reina)稱,「對覑他就像對覑毛澤東」。該文稱,霍士去年盈利達8.16億美元, 佔梅鐸全球傳媒業務達五分之一,令梅鐸也對艾爾斯有所忌憚。

(每日電訊報)


美議員施壓 促道瓊斯查竊聽

【明報專訊】竊聽醜聞引起美國政界憂慮梅鐸持有的美國大報《華爾街日報》的獨立性,兩名民主黨參議員周三去信該報發行商道瓊斯的內部監察委員會,施壓要求確保沒有高層捲入竊聽事件,並重點調查道瓊斯前總裁欣頓。參議員博克瑟(Barbara Boxer)與杰伊.洛克菲勒(Jay Rockefeller)在信中要求道瓊斯特別委員會,查明該公司高層有否涉及竊聽行為或對有關做法知情。兩人特別點明要求調查欣頓。欣頓上周五為竊聽醜聞引咎辭職。欣頓在新聞集團任職達52年,接掌道瓊斯前擔任集團在英國子公司新聞國際的執行主席。

英多份小報被揭僱偵探套料

英國傳媒報道,調查電話竊聽的警方數月前已擴大調查範圍,向資訊專員辦公室索取有關記者僱用私家偵探的資料,發現英國有31家報章的300名記者曾向私家偵探套取秘密消息,而那些消息大多是從不法渠道獲得。調查發現最多僱用私家偵探的是《每日郵報》,其次是《人物報》,緊接是《每日鏡報》及 《星期日郵報》,《世界新聞報》則排第5。

(路透社)


新聞集團遮醜 買起訴訟對手

【明報專訊】各界關注梅鐸新聞集團的竊聽活動是否不止於英國。《紐約時報》便引述一宗鮮有人談及的案件,指出新聞集團在美國的子公司新聞美國(News America),曾被控從事黑客竊密活動,最後集團竟乾脆買下興訟的公司,擺平對方。報道質疑,新聞集團過往在美國或其他地方惹上官非時,多次透過支付巨額賠償來了結官司,從而令到批評者收聲。

新聞美國涉黑客竊密

報道稱,新聞集團英國子公司新聞國際多次私下向竊聽受害者賠錢和解,包括向英國職業足球員協會主席泰勒賠償70萬鎊,但這筆錢與集團旗下新聞美國市場廣告公司為了結連串商業間諜與反競爭官司而付出的6.65億美元(約52億港元)相比,實在微不足道。

2006年,一家名為Floorgraphics的公司,入稟控告新聞美國入侵其受密碼保護的電腦系統,竊取機密資料。起訴書指控調查發現黑客位址來自新聞美國,而在入侵事件後,Floorgraphics失去了多份合約。訴訟關鍵證人是一名倒戈的新聞美國前高層,新聞集團在審訊開始數天後,便以2950萬美元與Floorgraphics庭外和解,再過數天乾脆買下這家銷售額不足100萬美元的企業。但新聞美國的麻煩並未結束。去年,它在開審前又以5億美元,與競爭對手Valassis通訊和解,今年初再為另一宗反競爭訴訟付出1.25億美元和解費。

花錢掩飾醜聞泥足深陷

《衛報》稱,新聞集團在2009年合共支付160萬美元(1248萬港元),試圖了結與竊聽醜聞相關的官司。《紐時》指出,對於這間擁有118億美元現金的公司來說,用錢換取太平既便利又不昂貴,但長遠並非好策略——正視訴訟可鍛煉企業,迫使它們檢討做生意的方法。新聞集團選擇花錢掩飾醜聞,結果是無法知道其範圍和嚴重程度。

(紐約時報)

2011年7月21日 星期四

悔聘竊聽總編 卡梅倫拒道歉 否認關係不當 「至少未見過梅鐸契女穿睡衣」(《明報》,21/07/2011)


新聞集團主席梅鐸與妻子鄧文迪周二出席國會聽證會後,乘坐房車離開。兩人在車上緊拖雙手,一時是梅鐸握覑鄧文迪的手(圖),一時是鄧文迪握覑丈夫的手。(法新社)


【明報專訊】捲入竊聽風暴的英揆卡梅倫,昨晚現身國會拆彈,接受上任以來最嚴厲的議員質詢。卡梅倫4年前起聘用因竊聽風波而辭職的《世界新聞報》前總編庫爾森當公關,去年入主首相府後又繼續聘用他當新聞官,被工黨炮轟為「災難性的判斷失誤」,要求他「明確道歉」。雖然卡梅倫對聘用庫爾森造成爭議承認「後悔」,但堅拒道歉。他還否認與梅鐸「契女」布魯克斯的關係有不妥當,「至少我從沒見過穿睡衣的她」。

卡梅倫這段出位言論,其實是嘲諷白高敦太太曾招待布魯克斯開睡衣派對。會上有工黨議員質疑,他跟布魯克斯的友好關係,是否恰當,但卡梅倫顯然早有準備,他借勢反擊工黨當權時一樣跟梅鐸關係密切,也有聘用梅鐸的前僱員。他說﹕「我向國會保證,我從沒開過睡衣派對,也沒看過布魯克斯穿睡衣」。白高敦太太2008年搞的那次派對,梅鐸妻子鄧文迪和女兒伊利沙伯都有出席,所有賓客都被告知「請帶睡衣」來。

諷白高敦妻曾邀「契女」睡衣派對

在兩個多小時內,卡梅倫回應了議員連珠炮發的130多條問題。他一開始試圖為自己聘用庫爾森(Andy Coulson)辯解,稱自己沒可能「預知未來」而作決定,若早知聘用庫爾森會引起近日的社會不滿,「我不會聘請他,而他也不會受聘」。他續稱,若庫爾森在受聘時對《世界新聞報》的竊聽知情,這意味他向政府、警方、國會委員會及媒體投訴委員會說謊,並在法院作偽證,若他明知故犯,將面臨「嚴重的刑事檢控」。「若證實他向我說謊,我才需深深道歉。」

文化、媒體和運動委員會委員沃森質疑卡梅倫的「預知論」,稱去年10月已致函警告他,新證據顯示庫爾森可能聽過非法入侵的電話留言錄音,但卡梅倫一直未有回應。工黨黨魁文立彬亦批評卡梅倫事前有很多機會,收到關於庫爾森的警告,但他「築起圍牆」視而不見。庫爾森今年1月向卡梅倫請辭,但堅稱沒涉及不當,在不足兩周前因涉嫌參與竊聽及賄賂警員被捕。

上任即請梅鐸喝茶惹非議

卡梅倫堅稱,在政府考慮梅鐸對英國天空廣播公司(BSkyB)的併購期間,他多次接見新聞國際的管理層,並無違犯操守,因為「我已申請不會參與併購的決策」。不過他3度拒絕透露是否有與新聞國際的管理層談論併購事宜,僅表示雙方「沒有不恰當的討論」。卡梅倫入住首相府後,即時邀請梅鐸由後門進首相府喝茶,令兩人關係惹來非議。

卡梅倫昨承諾會擴大竊聽調查,又試圖轉移視線,表示選民更希望政府集中處理經濟等迫切議題。工黨最終也沒有在辯論中要求他下台,只是質疑他不肯認錯。分析指出,卡梅倫的聲譽無疑受損,但因工黨與梅鐸昔日亦關係密切,以致無法搶佔道德高地,令卡梅倫暫時度過政治危機。

「契女」聽證會耍太極

新聞國際前總裁布魯克斯周二出席聽證會時,亦跟梅鐸一樣大耍太極,否認對竊聽知情,並稱從未授權向警方行賄,僅承認《世界新聞報》像其他英國小報一樣,透過私家偵探發掘新聞題材。倫敦法院昨下令警方公開交代,捲入竊聽醜聞的《世界新聞報》及其他報章,是否曾聘私家偵探入侵影星曉格蘭特的手機留言信箱。

(金融時報/路透社/法新社)


彭定康前愛將「細胧」捲醜聞

【明報專訊】英國首相卡梅倫幕僚長、前港督彭定康愛將「細胧」黎偉略(Ed Llewellyn)亦捲入竊聽醜聞。英國警隊高層向國會表示,黎偉略封鎖消息,勸阻警方向卡梅倫提及竊聽醜聞。

阻警向卡梅倫匯報竊聽

周一辭職的倫敦助理警察總長耶茨(John Yates)稱,他2009年負責翻查竊聽證據時,黎偉略曾向他表示,向卡梅倫匯報調查進展「並不合適」,若他不向首相提及這件事,他「會感激」。前倫敦警察總長斯蒂芬森(Paul Stephenson)作供時亦稱,首相府有高層建議他不要向首相披露消息,以免「牽連」卡梅倫,但未有透露該高層是誰。《衛報》上周亦披露,該報曾警告首相府 《世界新聞報》前總編輯庫爾森涉竊聽醜聞,但黎偉略並未有轉告卡梅倫。

黎偉略與卡梅倫相交近30年,同是伊頓公學出身,是牛津大學同學。兩人畢業後同任職保守黨總部。黎偉略大學時十分活躍,但後來決定退居幕後,運籌帷幄,1997年前曾為港督彭定康工作。卡梅倫2005年甫出任保守黨黨魁,黎偉略是首批獲招攬的幕僚。

(衛報/獨立報)


排球式扣殺 「新虎媽」一摑成名

【明報專訊】梅鐸在聽證會上遭人企圖施襲,坐在梅鐸後面的華人妻子鄧文迪霍然而起,狠狠摑了施襲者一巴,擊倒對方。這一片段在全球百萬計觀眾面前上演,有英國傳媒驚嘆她這一招「排球式扣殺」護夫,無愧於學生時代的排球隊冠軍榮譽,美國前CBS主播庫里克(Katie Couric)更稱鄧文迪「為虎媽給了一個全新意思」。路透社分析稱,她這次飛身護夫,既突顯了她自己的硬朗堅強以及對丈夫的愛,也為80歲的梅鐸拿到不少同情分。

鄧文迪助梅鐸獲同情分

42歲的鄧文迪周二身穿粉紅色外套、黑色裙,聽證會時坐在梅鐸父子後方,十分搶眼。聽證會期間,面對議員針鋒相對,梅鐸不時顯得不耐煩,雙手拍䒷,鄧文迪曾多次提點他。到聽證會末段,一名抗議男子突上前,一邊說「你這下流的富豪」,一邊企圖拿一個噴滿剃鬚膏的盤襲擊梅鐸。梅鐸後方一名穿灰色套裙的女律師起身阻擋,但鄧文迪反應毫不遜色,立刻飛身撲前,右手一揮,大力向男子臉上重摑一巴,耳光聲傳遍現場。

《每日電訊報》記者當時就坐在距離衝突現場不足10呎之處。據該報描述,曾是學校冠軍排球隊成員的鄧文迪,手掌打開,一手重擊施襲者的臉,「就像扣殺排球一樣」。她的反應,比坐在梅鐸身旁的兒子詹姆斯和駐場警員還快。鄧文迪打人後跌倒地上,但她還未罷手,邊叫邊追覑施襲者,並試圖將那盤剃鬚膏擲向他的臉還以顏色。事後,她走回梅鐸身邊,抹走他臉上的剃鬚膏,然後雙手溫柔地攬覑他。

打人後再溫柔攬丈夫

相關片段迅速在網上爆紅,不少人大讚她「功夫了得」,是「臥虎」(Crouching Tiger)、「虎媽」、「忍者」,有內地網民笑說,娶妻就要娶中國女人,危急時她就會出手。有人形容鄧文迪的反應「如同蠍子般的猛擊」,透過展現自己硬朗一面,也向世界展示了梅鐸虛弱的一面,幫他贏得一些同情分。《泰晤士報》報道,事後參與聽證的國會議員,態度確也緩和了一點。有議員讚鄧文迪有「很好的左勾拳」,亦有議員笑說「不要惹鄧文迪」。

迅猛如虎蠍 「娶妻當娶中國婦」

鄧文迪護夫之舉,搶盡風頭,《紐約時報》記者亦形容她人氣急升。梅鐸傳記作者沃爾夫(Michael Wolff)說:「這就是我們的鄧文迪。她很精明厲害,充滿難以置信的精力,特別聰明。不管生活再忙,她都會竭盡所能擠出時間把事情搞定。她是個野心勃勃的人。」

至於涉嫌施襲的男子馬爾布斯(Jonnie Marbles),自稱是喜劇演員、電影製片和唱片騎師,支持無政府主義,他近日曾在博客網中抨擊梅鐸帝國是「毒蛇竇」。

(泰晤士報/每日電訊報/衛報/路透社)


耶魯運動健將 港當翻譯登豪門

【明報專訊】鄧文迪的父親擔任廣州工程機械廠廠長,家境不俗。身高5呎10吋的她本身是運動健將,除了排球,也精於籃球和羽毛球。她在耶魯大學拿到MBA學位後不久,1996年進入新聞集團旗下香港「衛星電視」工作。1998年梅鐸到中國出差,鄧文迪擔任他的翻譯,擦出愛火。梅鐸1999年與結婚31年的第2任妻子離婚後十多天,兩人就共諧連理。梅鐸和前兩任妻子共育有4子,和鄧文迪有兩女。

梅鐸傳記作者沃爾夫說,鄧文迪在新聞集團發揮一定影響力,但集團高層「卻試圖不讓她涉入,梅鐸的幾名子女也都把她摒拒在外」,為免爭議,鄧文迪放棄了梅鐸遺產的繼承權。不過梅鐸仍有委派鄧文迪開拓中國市場,包括委任她為社交網站MySpace在中國的策略發展主管。高盛分析師拉維奇(Joseph Ravitch)說:「鄧文迪為新聞集團向中國展示一副中國面孔。她不僅代表公司,也代表老闆,這對一個重視家庭價值的國家來說十分重要。」


梅鐸周二在英國國會聽證會表示,這是他「最謙遜」(most humble)的一天後,慘吃「剃鬚膏批」。英國多份報章,昨天都以梅鐸「吃批」做頭條,標題中的humble pie在英文指低頭認錯,語帶雙關地形容梅鐸周二遭遇。(法新社)

「扮懵」得分 梅鐸挽集團股價

【明報專訊】梅鐸父子兵在聽證會臨危不亂,市場分析指兩人整體表現「理想」,作證時沒被抓到明顯錯誤,老梅鐸還在會上擺出篤定留任的姿態,強調自己是收拾殘局的「最佳人選」,力挽投資者信心,刺激新聞集團股價周二在美國勁升逾5%,收報15.79美元,是竊聽風暴以來表現最好的一天,昨晚美股開市,股價再升2.4%。老梅鐸聽證會後還向全球員工發信,稱:「我有最大信心,新聞集團將變得更強。」

在聽證會初段,老梅鐸看來老態畢現,回答問題時往往只說單字「是」或「否 」,然後思考良久才作簡短回應。當他說話猶豫,兒子便代父擋駕。但有分析懷疑,老梅鐸是故意扮懵,逃避尖銳問題,皆因經過集團高層及外聘顧問連日操練,兩人對聽證會應準備十足。

到了後段,老梅鐸的回應明顯轉趨有力,被剃鬚膏襲擊後更博得公眾同情。但老梅鐸顯然未打算退位,問及是否打算就竊聽辭職,梅鐸堅定地一口拒絕。基金經理格盧思基認為,兩人的表現,為竊聽醜聞的責任問題,掃除不明朗因素。基金經理哈弗蒂更樂觀地說:「詹姆斯表現精彩,有學識又能幹。憑藉父子在聽證會的優秀表現,我相信風暴已經過去。」

澳查旗下報章竊聽

市場分析指,外界其實更關注詹姆斯的應對,判斷他是否有能力接班。加拿大皇家銀行的分析師班克說,詹姆斯是聽證會的「明星」,他的可信度已有所提升。

引爆今次竊聽醜聞的英國《衛報》則稱,兩人「沒顯出懊悔之心」,這家族的心思始終放於一場更大的遊戲:取悅國會及公眾,顯示他們有能力擴大對英國傳媒市場的控制。澳洲總理吉拉德昨表示,新聞集團的澳洲分公司也必須接受質詢,回答一些「困難問題」,以查明集團旗下澳洲報章有否竊聽。

(法新社/紐約時報)

2011年7月20日 星期三

梅鐸國會作供:一生最謙卑日子 聽證會遭擲剃鬚膏 妻摑施襲者 (《明報》,20/07/2011)


昨日在國會作供期間,梅鐸(前右)突然伸手觸摸兒子詹姆斯(前左),插口說這是他「一生中最謙卑的日子」。梅鐸妻子鄧文迪(後排粉紅外套)亦在場。(法新社)

【明報專訊】權力被指可伹一國元首的傳媒大亨梅鐸,昨聯同兒子詹姆斯,首次現身英國國會專責委員會,就竊聽醜聞接受質詢。梅鐸形容「這是我一生中最謙卑的日子」,並就醜聞道歉,但斷言排除自己要為竊聽風波負責。梅鐸還多次拍䒷,堅稱自己之前被誤導,以為竊聽行為只屬個別記者所為。聽證會其後因為有人企圖襲擊梅鐸而被打斷,混亂中施襲男子還被梅鐸妻子鄧文迪摑了一巴,擾攘約15分鐘才恢復。

分別擔任新聞集團主席和副營運總裁的梅鐸父子,率先於本港時間昨晚9時半出席下議院文化媒體及運動委員會聽證會,面對委員會11名成員的提問,兩人並排而坐,梅鐸妻子鄧文迪則坐在兩人後方的公眾席。聽證會原定長1小時,之後便輪到新聞國際前總裁布魯克斯上場。但單是梅鐸父子的聽證便嚴重超時,長逾兩個半小時。在聽證會接近尾段時,一名坐在公眾席第4行的男子,突手持一碟剃鬚膏步向梅鐸,一邊大喊「貪婪」,一邊將剃鬚膏擲向梅鐸,護夫心切的鄧文迪立即給該名男子一巴掌。在場警衛迅速將男子制服。事後梅鐸要除去西裝外套。

鄧文迪擊倒男子後亦失重心跌地,她事後平靜為梅鐸清除臉上的剃鬚膏。工黨議員沃森事後向梅鐸說﹕「你妻子的左鹇拳十分厲害(鄧文迪其實用右手摑人)。」梅鐸的臉看來「完全中招」,但他遇襲後稱對方表現出「無比勇氣」。

拒為竊聽醜聞負責任

80歲梅鐸在去年《福布斯》全球權力榜排名13,名次勝過法國總統、意大利總理、美國國務卿等。委員會主席惠廷戴爾在聽證會一開始,就向梅鐸父子施下馬威,拒絕兩人發表開場白的請求,直言竊聽事件公開後「令舉國震驚憤怒」,質問兩人「國會有多大程度,被新聞國際管理層以往的聲明誤導?」詹姆斯一開腔先向竊聽受害人道歉,對事件「深表遺憾」,承諾將撥亂反正,其父梅鐸突然插口,說:「我只想說一句話。這是我一生中最謙卑的日子。」

詹姆斯力陳自己並非有意誤導,因為警方及獨立顧問過往的調查都表明,只有一名記者及一名私家偵探涉案,截至去年新證據浮現前,他也不知道竊聽的嚴重程度。他又否認「有任何證據顯示,我注意到(新聞國際前總裁)布魯克斯和欣頓對竊聽知情」。而梅鐸被問是否認為自己應為今次醜聞負上個人責任,他斷言答﹕「不!」那麼應是誰負上責任?他答﹕「是那些我信任的辦事人,又或他們所信任的人。」其子則稱,他們不相信兩名辭職的集團高層,包括布魯克斯和道瓊斯總裁欣頓事前知情。

反應遲緩 拍䒷堅稱沒受騙

面對議員的提問,80歲的梅鐸有時顯得反應遲緩,停頓多時才能回答,對很多細情也不清楚,不時由坐在他毗鄰的兒子詹姆斯擋駕代答。但委員會工黨成員沃森(Tom Watson)卻多番緊咬梅鐸不放,質疑他在竊聽醜聞中被下屬欺騙。梅鐸拍䒷回應,堅稱沒有受騙:「沒有人蒙蔽我,我只是監管寬鬆了點。」他暗示其新聞王國很龐大,不可能事事親躬,說:「《世界新聞報》只佔集團不足1%人手,我卻在全球僱用了5.3萬人,我一直廣泛監察,任用可信任的人。」

「頭號敵人」窮追猛打

但沃森繼續連串炮發,稱委員會認為新聞國際的管理層「錯在集體失憶」,沒向梅鐸上報。
外界早已預料,44歲的沃森不會放過梅鐸。他被形容為梅鐸「頭號敵人」,兩年來一直就竊聽問題在國會向梅鐸窮追猛打。沃森問他何時才發現《世界新聞報》的「罪惡」(criminality)普遍,梅鐸卻質疑「罪惡」用詞過於嚴厲,也不夠準確,但他對2002年13歲少女道勒被綁架謀殺,該報記者卻入侵其手機擾亂警方調查「感到震驚和慚愧」。梅鐸又否認新聞國際會另設新的星期日報章,讓《世界新聞報》借屍還魂。


梅鐸﹕公眾人物沒絕對私隱

【明報專訊】梅鐸在聽證會上堅稱,他每天工作10至12小時,「我無法告訴你我要處理的事務有多廣泛」,在這層次而言,《世界新聞報》其實很小。當委員科林斯問他,公眾人物是否不可享有「絕對私隱」,梅鐸再度答道:「不!」

最常接觸《華爾街》總編

他透露,有時周六會致電《世界新聞報》總編輯,了解他們在做什麼。他會較常打電話給《星期日泰晤士報》的老總,但強調沒有干預編採,「我並不真的跟得很貼」,他接觸得最多的,是《華爾街日報》的總編,原因是大家同在一幢大廈工作。有議員問他﹕「你是否每天跟《太陽報》老總通話兩次?」梅鐸斬釘截鐵說「不」。

梅鐸又透露,曾在去年5月大選後數天,應邀與勝出的卡梅倫飲茶,但強調卡梅倫只是想感謝他的支持,沒有其他。委員謝里登質疑梅鐸與卡梅倫是否有不尋常關係,又問他為何到首相府時要走後門。梅鐸聲言,這是卡梅倫安排。他還斥其他同行對手「使污糟手段」令社會氣氛「歇斯底里」,令他決定放棄併購英國天空廣播公司(BSkyB)。詹姆斯似乎擔心老父失言,插口說是因為竊聽罪行引起了公眾反彈。

謝里登又問梅鐸是否要為「這可恥的失敗」負責?梅鐸即時回應:「絕不!」對於外界批評梅鐸即使關閉《世界新聞報》也要保住「契女」布魯克斯,梅鐸說不記得是否說過,他「最重視的」(top priority)就是布魯克斯。他又說,因布魯克斯極度苦惱,才批准她辭職。

兒子否認律師團「操練」陳辭

分析家相信,梅鐸與詹姆斯為求挽救受損聲譽和避免留下痛腳,絕大部分回應料均經過律師團和傳媒公關精心鑽研。消息指新聞國際副董事長克萊因(Joel I. Klein)領導的律師團,周一便在公司總部,指導梅鐸演練聽證會陳辭及協助他們父子準備。不過詹姆斯昨堅稱,律師團只是建議他們說出真相。

剛辭職的蘇格蘭場警務處長斯蒂芬森和專責反恐的副警務處長耶茨,同日也出席另一國會聽證會。斯蒂芬森承認,蘇格蘭場警隊45名新聞辦官員中,多達10人曾效力新聞國際。


學生聽證會前8小時等入場

【明報專訊】聽證會舉行前多個小時,在西敏寺旁的鐵柵門大樓(Portcullis House)外,已聚集了大批群眾排隊。排頭位的21歲倫敦學生貝克漢,在清晨6時半(聽證會前8小時)就來到排隊。他說:「我是來看梅鐸的。他是集團首腦,要他公開作證是重要的。」質詢會場只能容納最多50人旁聽。

專責委員會由11位跨黨派議員組成。主會的51歲保守黨議員惠廷戴爾(John Whittingdale),曾任前首相戴卓爾夫人的政治秘書。傳媒發現,他在facebook的「朋友」中,包括應訊的布魯克斯、新聞國際前總裁欣頓,以及梅鐸二女伊利沙伯。不過他自稱幾乎識遍英國傳媒界中「每一重要人物」,其fb有達570個朋友。英國國會聽證會的證人,毋須宣誓,但均須以「個人人格擔保」作證。倘被揭撒謊,會被指「蔑視國會」。


梅鐸欲引退 交棒營運總監

【明報專訊】自月初爆醜聞以來,新聞集團股價已跌了13%,市值蒸發至少342.9億港元。標準普爾昨警告,可能將新聞集團列入負面觀察名單。

在紐約,新聞集團股價昨晚早段上揚逾4%,但這是否反映投資者對梅鐸父子昨晚表現投以信心一票,卻有不同解讀,有評論便指出,同日新聞集團股價在澳洲一度茘升,一大原因是彭博通訊社聲稱,新聞集團董事會對梅鐸的信心出現動搖,將視乎他出席聽證會的表現,考慮是否推舉現任營運總監凱里(Chase Carey)接任總裁,讓梅鐸只當主席。

然而路透社之後引述董事會中人稱,獨立董事仍支持梅鐸及其班底。獨立董事之一珀金斯(Tom Perkins)聲言,董事會「全面支持最高管理層」。《華爾街日報》昨稱,「在近幾周爆發的醜聞以前,梅鐸便考慮退下,屬意由營運總監凱里接任總裁」。


 爆料記者離奇暴斃

【明報專訊】率先踢爆總編輯庫爾森知道竊聽內情的《世界新聞報》前記者霍爾(Sean Hoare),周一早上被發現死於其倫敦北部寓所,終年47歲。警方沒說明其死因,僅稱初步顯示無可疑,不排除自殺的可能。霍爾死亡令竊聽案失去關鍵證人,可能難以入罪。

竊聽案失關鍵證人

霍爾曾與庫爾森於《太陽報》及《世界新聞報》共事,負責採訪娛樂新聞。他是首名具名指證庫爾森的記者。去年霍爾接受《紐約時報》及英國廣播公司(BBC)訪問時,聲稱庫爾森對《世界新聞報》員工進行竊聽完全知情。霍爾表示,庫爾森曾親自要求,甚至「積極鼓勵」他竊聽電話,直指庫爾森揚言對竊聽不知情是說謊,認為把竊聽罪責全歸於單一記者並不公平。霍爾又說,《世界新聞報》的所有員工都有竊聽,並且「為擁有這種能力而興奮」,又稱沒人打算執法。霍爾的指控曾轉交警方處理,但警方指他拒提供證據而不了了之。

4000元賄警查目標行蹤

霍爾上周更向《紐約時報》揭發《世界新聞報》賄警,以每次500美元(約3900港元),利用警方技術,追蹤目標人物手機信號取其行蹤,只需約15至30分鐘就能確定位置。有匿名前編輯及兩名前記者證實這說法。

霍爾曾表示,由於報業競爭激烈,《世界新聞報》為求銷量,常威迫員工不擇手段。霍爾聲稱被《世界新聞報》要求與歌星名人一起吸毒喝酒拉關係。他估計當時每天要吸食3克可卡因,且不斷喝酒,危害健康,又稱當時大部分同事也是如此。霍爾2005年因酗酒及濫藥問題遭《世界新聞報》解僱。去年他揭發竊聽事件時,部分保守黨國會議員曾以霍爾濫藥為由,稱其言論不可信。

曾稱政府人員要抓他

鄰居周一表示,霍爾近周變得非常偏執,聲稱政府人員要來抓他,總是拉上窗簾躲在家中,又要求鄰居不要告訴別人他在家。鄰居稱最近霍爾身體狀日差,上月膚色開始變黃。《衛報》又指霍爾近期意外弄傷鼻子和足部。

(法新社/衛報/每日郵報)


竊聽拖累 卡梅倫民望插水

【明報專訊】竊聽醜聞嚴重打擊英國民眾對政黨、警隊與傳媒的信任,首相卡梅倫及其領導的保守黨首當其衝。最新民調顯示,醜聞發生後,39%英國人對卡梅倫觀感轉差,若即時大選,保守黨得票率將只有34%,是自去年5月組成執政聯盟以來最差,較主要對手工黨少5個百分點。

卡梅倫由於聘用《世界新聞報》前總編輯庫爾森擔任新聞官而捲入風波,他在周二臨時縮短訪問非洲的行程,趕回英國處理危機,以免被描繪為「臨陣逃脫」。路透社分析指出,卡梅倫雖因今次醜聞受壓,但料未至於因此下台,竊聽事件主要發生於工黨執政期間,工黨一樣失分,政治天秤並未顯著向其傾斜,工黨現時支持率高於保守黨,主要與經濟有關。最新民調亦顯示,雖然有14%民眾在醜聞發生後對工黨黨魁文立彬觀感改好,但對他觀感轉差的卻有20%。對警隊與傳媒觀感轉差的受訪者比例分別為31%與35%,高達57%受訪者對梅鐸觀感轉差。

(泰晤士報/路透社)


新聞集團高層4招掩劣行

【明報專訊】新聞集團高層對旗下報章的竊聽醜聞一直採取否定政策,強調從不知情,但《紐約時報》訪問了數十名涉及竊聽的不具名新聞集團現任及前僱員,披露集團高層小圈子涉嫌運用以下四大手段,掩飾不當採訪手法。

鼓勵名人查對手「罪證」

(1)捉對手痛腳:《世界新聞報》多名前記者稱,負責英國業務的新聞國際前總裁布魯克斯,數月前開始要求他們尋找對手報章的「竊聽罪證」,企圖轉移視線。梅鐸對手《每日郵報》總編戴克曾向屬下表示,收到多位名人球星及公關公司查詢,指新聞國際高層鼓勵他們調查自己的電話是否被《每日郵報》竊聽。梅鐸曾在私人會面時警告戴克:「我們不會是街上唯一的衰狗。」布魯克斯更曾當面揶揄郵報老闆的妻子自以為是德蘭修女般清高。

(2)死口抵賴:今次竊聽風暴早在2006年開始醞釀,當時《世界新聞報》的王室新聞記者古德曼和私家偵探馬爾凱爾因竊聽王室隨從電話被捕,但管理層一直堅稱這只是一名「流氓記者」所為,他們不知情。但警方卻從馬爾凱爾查獲的數千頁筆記中,發現相信是該報前總編埃德蒙森(Ian Edmondson)及前首席記者瑟貝克(Neville Thurlbeck)的名字,反映高層涉及竊聽。

(3)拆電腦、刪電郵:新聞集團近年面對大量竊聽受害人申訴,但管理層一直沒採取措施保存電郵,在2005至06年竊聽活動高峰期間,大量電郵消失。《世界新聞報》去年底搬遷時,時任總編埃德蒙森的電腦亦被眦。雖然無法證明新聞集團企圖眦滅證據,但該公司早前在法庭命令下,找電腦專家搜尋電腦檔案時卻有驚人發現:3封寄給埃德蒙森的電郵包含密碼,可用以翻查姓名、電話及進入留言信箱等。《世界新聞報》亦隨即炒掉埃德蒙森並報警,有關郵件亦成為警方今年初重新調查的關鍵。

掩口費阻員工爆料

(4)掩口費:埃德蒙森4月被捕後,布魯克斯繼續每月向他付人工,款項計入新聞集團帳目,其他被捕的編輯和記者也有類似停職支薪的厚遇,被指是掩口費。那些威脅採取法律行動的知情人士,亦獲得可觀「和解費」。梅鐸兒子詹姆斯就曾私下向首位控告該集團竊聽的球壇人士泰勒繳付約880萬港元「和解費」。

紐約時報

2011年7月19日 星期二

梅鐸父子今國會答竊聽質詢 英警一哥副手齊捲醜聞辭職 (《明報》,19/07/2011)



【明報專訊】新聞國際三大巨頭,即母公司新聞集團主席梅鐸以及出任副營運總裁的兒子詹姆斯,還有新聞國際前總裁布魯克斯,今天將出席英國下議院聽證會,就旗下《世界新聞報》結業前慣常入侵名人政客等手機留言信箱搜刮情報的指控,回應質詢。今次竊聽風暴已衝擊到英國政治乃至警隊公信力,被質疑因收受梅鐸好處而沒有盡力調查的英國「警隊一哥」斯蒂芬森,以及副總長耶茨都在壓力下辭職。

聽證會成員門施(Louise Mensch)昨稱,今次聽證會「是邁向全面檢視我國報業的積極第一步」。梅鐸父子收到正式傳召後,改變初衷決定出席聽證會。至於布魯克斯上周五辭職前就答應了出席。

契女稱晤警不知會被捕

布魯克斯在2000至03年《世界新聞報》竊聽成風時期,任該報總編輯。她周日因竊聽和貪污指控被捕,之後獲准保釋。外界關注她在聽證會舉行前被捕的時機,因為逮捕將妨礙議員質詢布魯克斯,甚至懷疑這將是她迴避答問題的花招。律師沙恩(Niri Shan)指出,布魯克斯被捕後,回答問題的能力將受局限,「其律師會建議她切勿回答可能有損辯護的問題」。聽證會成員、工黨議員布賴恩特(Chris Bryant)更說﹕「我懷疑這是否迴避國會質詢提問的花招。」

但布魯克斯的發言人威爾遜稱,布魯克斯是在上周五收到警方會晤要求,自願協助調查,未料一應約到達就被捕,而「她一周前還獲告知,她不在調查範圍內」。威爾遜強調,布魯克斯「沒預期到會被捕」。布魯克斯的律師還稱,她被問話9小時,但探員卻沒指控她犯了什麼罪;鑑於拘捕對其當事人構成「重大名譽損害」,故要求警方予以交代清楚。

香港時間今晚10時半召開的國會聽證會,以保守黨議員惠廷戴爾(John Whittingdale)為首,共有10位議員。他們料將對梅鐸父子和布魯克斯提問,涉及竊聽的種種,以及新聞集團之前有否誤導國會。該集團高層2009年曾向國會委員會宣稱,電話竊聽僅限於某一記者之舉。聽證會一大焦點,是新聞集團有否「用錢換料」甚或支付掩口費,隱瞞竊聽。

工黨促立例限傳媒數量

英國反對派工黨黨魁文立彬則要求立例, 限制個人擁有英國傳媒的數量。在美國和澳洲,議員亦呼籲徹查,梅鐸在其他國家的媒體,有無涉及類似竊聽行為。消息令新聞集團股價昨在澳洲急挫逾7%。

(華爾街日報/路透社/彭博通訊社/每日電訊報)


卡梅倫縮非洲行 返英「滅火」

【明報專訊】英國首相卡梅倫突決定縮短非洲出訪行程,回國處理竊聽風暴。有分析認為,倫敦警察總長斯蒂芬森請辭,將令卡梅倫進一步被拖入竊聽風波,甚至面臨下台壓力。卡梅倫表示已要求國會周三緊急開會,他會發表聲明及接受提問。

國會周三緊急會上受提問

《衛報》稱,卡梅倫將原定出訪非洲4天行程縮短至2天,只往南非及尼日利亞,到蘇丹及盧旺達的行程已取消。該報指卡梅倫將趕返英國,為展開司法調查作最後準備。有關司法調查將涉及媒體規管問題,並會調查警方與新聞國際之間的關係,乃至竊聽等指控。

《衛報》社評稱,斯蒂芬森辭職,顯示竊聽危機已牽連到英國傳媒、政客以至警方,卡梅倫對事件的判斷將受質疑。倫敦警察廳因被揭聘用涉及竊聽案的《世界新聞報》前副總編輯沃利斯(Neil Wallis)為公關顧問,備受批評,斯蒂芬森自辯稱,沃利斯獲警方聘用時,仍受僱於《世界新聞報》,而他當時沒捲入竊聽案調查。《衛報》認為,有關說法,與卡梅倫聘用已因竊聽辭職的《世界新聞報》前總編輯庫爾森為首席新聞顧問,形成對比,斯蒂芬森無疑是向卡梅倫施壓:「我會承擔責任,那你呢?」

《每日電訊報》則認為卡梅倫聘用庫爾森,犯下致命錯誤,而斯蒂芬森離職將令卡梅倫承受更大壓力。但內政大臣文翠珊(Teresa May)認為,倫敦警察廳是負責調查竊聽指控,與政府情不同,不能相提並論。

《獨立報》認為,雖然卡梅倫過去數周嘗試與新聞國際劃清界線,並透過公開與其聯繫的詳情,圖挽公眾信心,但他上任後多次與布魯克斯等梅鐸親信見面,又重用庫爾森,事實確鑿,恐動搖卡梅倫班子。

(法新社/獨立報/衛報)


學者﹕政府瀕爆管治危機

【明報專訊】竊聽醜聞中,輿論一直質疑警方高層收受梅鐸好處而沒有盡力調查《世界新聞報》,英國「警隊一哥」斯蒂芬森周日終在壓力下宣布辭職,但同時暗批首相卡梅倫曾聘《世界新聞報》前總編輯庫爾森為新聞官,間接稱自己的行為不比卡梅倫爭議大。另外,當年以「證據不足」為理由拒絕調查的副總長耶茨(John Yates),也決定辭職。

副總長同受壓下台

倫敦都會區警察局(又稱蘇格蘭場)警察總長斯蒂芬森(Paul Stephenson)所管轄的大倫敦地區,是英國最重要的治安區域之一,斯蒂芬森亦是英國警察體系中最位高權重的人,相當於全國警察總長。英國傳媒披露,2009年10月,蘇格蘭場高薪聘請《世界新聞報》前副總編輯沃利斯(Neil Wallis)為公關顧問,沃利斯因涉及竊聽醜聞於上周四被捕。有傳媒更爆料,指斯蒂芬森今年1月接受腿部切除腫瘤手術後,曾在沃利斯擔任公關顧問的一家豪華水療中心免費休養幾周,涉及約15萬港元費用。該中心由剛辭職的新聞國際前總裁布魯克斯的一名朋友開設。

一哥免費住酒店涉款15萬

斯蒂芬森周日發表聲明,強調自己「行得正、企得正」,對竊聽醜聞及警員受賄情毫不知情,但他個人與《世界新聞報》的關係可能妨礙調查醜聞,他辭職是為了讓警方能夠好好準備2012年倫敦奧運的保安工作。

斯蒂芬森辭職之餘還不忘暗批卡梅倫。卡梅倫曾聘請《世界新聞報》前總編輯庫爾森(Andy Coulson)為新聞官,他之後因涉及竊聽而於今年初辭職。斯蒂芬森說:「與庫爾森不同,沃利斯沒被迫辭去《世界新聞報》職位,或者以我所知,他沒有涉及竊聽調查。」

暗批首相聘涉竊聽總編

薩塞克斯大學政治學教授貝爾(Tim Bale)說:「這幾乎已成為英國政府管治危機。(斯蒂芬森)請辭已經不止是幾顆老鼠屎。我們感到事情一發不可收拾。」

斯蒂芬森2009年成為都會區警察總長後,其作出的多次決策遭到抨擊。他曾為2009年4月G20峰會期間警方處理倫敦騷亂不力、造成一人被殺道歉。去年12月,王儲查理斯座駕在抗議加學費示威中遭攻擊,據報他為此向王室道歉並請辭,但獲挽留。

(路透社/法新社/新華社)

2011年7月18日 星期一

梅鐸契女被捕 家族內訌 擬重用長女保王朝 (《明報》,18/07/2011)

【明報專訊】英國傳媒昨報道,周五才辭掉新聞國際總裁職務的梅鐸「契女」布魯克斯,昨已因「涉嫌竊聽及賄賂警員」被捕。今次的竊聽醜聞已加劇了梅鐸家族內部矛盾。英國報章稱,梅鐸長女伊利沙伯曾用粗口大罵弟弟詹姆斯拖垮公司,她又成功迫使梅鐸轉ɜ接受布魯克斯辭職。隨覑兒子詹姆斯失勢,《獨立報》稱,梅鐸正考慮重用伊利沙伯,以維持梅鐸家族對由他一手創立的新聞集團的控制權。

布魯克斯(Rebekah Brooks)是竊聽風暴以來第10名被捕人士,也是梅鐸機構中最高級的前職員。她的律師聲稱,她自行決定到警署協助調查。布魯克斯被指在《世界新聞報》進行竊聽期間,擔任該報總編,但她一直堅稱對竊聽不知情。梅鐸與兒子詹姆斯,將於明天出席國會聽證會接受議員嚴厲質詢,包括他們是否對竊聽知情,以及其扮演的角色。

長女爆粗罵弟累公司

梅鐸傳記作家沃爾夫(Michael Wolff)稱,梅鐸女兒伊利沙伯(Elizabeth Murdoch)上周日出席一個新書發布會時,用「f」字粗口宣泄對弟弟詹姆斯(James Murdoch)的不滿。之前有傳言指伊利沙伯曾用同樣言語破口大罵布魯克斯,但沃爾夫在twitter留言稱,這一說法「並不完整」,他指伊利沙伯真正說的是「詹姆斯與布魯克斯搞垮公司」。

伊利沙伯雖否認曾爆粗罵布魯克斯,但《每日鏡報》引述消息人士稱,伊利沙伯是促使梅鐸轉ɜ放棄布魯克斯的關鍵人物。布魯克斯在《世界新聞報》竊聽失蹤少女手機短訊的醜聞曝光後,飽受辭職壓力,但一直獲梅鐸與詹姆斯開腔力挺,梅鐸甚至形容她就像其親生女兒一樣,他趕到倫敦處理危機時,宣稱首要任務是保護這名愛將。但在家族危機會議上,伊利沙伯據報斥責父親與弟弟這一做法愚蠢。

沃爾夫認為,詹姆斯接班夢已成泡影。他接受梅鐸傳媒王國在英國競爭對手《觀察家報》訪問時說﹕「我們目前正看到強烈的沮喪情緒,詹姆斯絕對無法留下來。無論他最終是否惹上官非,他對整件事的處理大錯特錯已是事實。」

股東逼梅鐸幼子辭職

沃爾夫向對梅鐸持批判態度,有新聞集團內部消息人士質疑其說法。但詹姆斯目前確實受到新聞集團其他股東的逼宮壓力。這些股東認為,詹姆斯無法撇清與這次醜聞的關係,應辭掉副營運總裁之職,以免令整個集團的業務受拖累。一些投資者希望梅鐸把管理新聞集團的大權,交給在華爾街享有高聲望的集團總裁凱利(Chase Carey)。

詹姆斯現還擔任英國天空電視台BSkyB主席,醜聞令梅鐸全面收購BSkyB的大計落空,BSkyB的董事會月底將開會商討詹姆斯去留。《獨立報》引述新聞集團內部人士稱,梅鐸眼見詹姆斯接班地位動搖,正準備加快安排伊利沙伯進入新聞集團董事會,培養她成為新的接班人,以免自己一手創立的傳媒王國落入外人手中。

觀察家報/獨立報/每日郵報


涉聘黑客散播「木馬」竊資料

【明報專訊】新聞國際挖料手法除了電話竊聽,還涉嫌利用電郵向目標電腦散播間諜程式。《星期日電訊報》昨稱,警方正查找新聞國際涉嫌聘用一名曾當軍方情報人員的私家偵探,為記者提供黑客服務的證據。有關人士涉嫌利用電郵散播「木馬」(Trojan)程式,監視目標電腦的所有內容,然後記下認為重要的資料,再傳真給《世界新聞報》。

碧咸夫婦興訟

英國廣播公司最近一項偵查報道發現,《世界新聞報》前行政人員馬倫查克(Alex Marunchak)藏有疑似非法取得的電郵,儘管他否認涉及黑客事件。報道稱,其中一名受害人,是前英軍情報人員、曾著寫談英國間諜混入愛爾蘭共和軍的英格拉姆(Martin Ingram)。

因應這場竊聽風暴,球星碧咸夫婦已協助調查及考慮控告新聞國際。影星曉格蘭特等名人則趁此時機,大力推動加強規範小報侵犯私隱的「Hacked Off」運動,吸引逾8300人聯署。蘇格蘭場高官透露,他們正調查梅鐸兒子詹姆斯等新聞國際高層,涉嫌隱瞞大規模電郵竊聽。

英警梅鐸集團現「旋轉門」

但《紐約時報》昨指出,英國蘇格蘭場警方高層長期與梅鐸新聞集團「關係非比尋常」,「旋轉門」任職情亦嚴重。報道稱,《世界新聞報》竊聽案逾萬頁手寫筆記證據,放在倫敦警署的證據室長達4年沒人整理分類, 反而署長史蒂芬森(Paul Stephenson)在2006至10年間,與梅鐸的高級主管和編輯,在社交場合會晤達18次。史蒂芬森還要面對的一個質疑是,為何《世界新聞報》的副編輯華理斯(Neil Wallis)離職才兩個月,就被蘇格蘭場警方聘用為顧問?

星期日電訊報/法新社/紐約時報

2011年7月17日 星期日

祖迪羅告英《太陽報》竊聽 梅鐸再有報章涉偷手機留言 (《明報》,17/07/2011)

 



梅鐸昨在英國7份全國性報章刊登道歉啟事,以大字標題「我們抱歉」(We are sorry),就《世界新聞報》在竊聽風波中的「嚴重錯誤」致歉。(法新社)

【明報專訊】深陷竊聽風暴的傳媒大亨梅鐸,近日展開連番「道歉工程」挽救傳媒王國,除周五向竊聽受害人家屬當面道歉,又於周末在英國7大報章刊登全版道歉啟事。但竊聽風暴持續擴大,英國影星祖狄羅(Jude Law)已入稟法院,控告梅鐸旗下最暢銷的英國《太陽報》,在2005至06年間透過竊聽其手機留言信箱取得資料進行報道,令該報首次在竊聽風暴中捲入民事訴訟。

新聞集團旗下負責英國業務的新聞國際證實,38歲的祖狄羅已入稟倫敦的高等法院,控告《太陽報》透過私家偵探馬爾凱爾(Glenn Mulcaire)竊聽其手機留言信箱,其中2005至06年間有4篇報道涉嫌透過竊聽「收料」。他為此控告該報侵犯私隱,並提出索償。該報當時的《太陽報》總編輯,正是剛辭任新聞國際總裁、卻堅持清白的梅鐸「契女」布魯克斯(Rebekah Brooks)。

太陽報:是極度惡意蓄意中傷

《太陽報》強烈否認祖狄羅的指控,形容是「極度惡意和蓄意中傷」,「企圖令《太陽報》捲入馬爾凱爾與新聞國際記者的竊聽醜聞」。該報母公司新聞國際亦澄清:「我們完全否定祖狄羅針對《太陽報》的法律行動。有關指控經我們的律師研究,證實並無理據支持。」
新聞國際稱,祖狄羅提供的資料證據,與《太陽報》並無關聯,而部分報道的資料其實早被公開,並非秘密。祖狄羅的律師湯姆森回應,案件將交由法庭仲裁,他們不會評論,但他指出,新聞國際已「承認近5年就記者及行政人員的不當行為問題,誤導警方、國會及公眾,這些前科就是例證」。

未婚妻被竊聽 獲賠126萬元

曾主演《亂世情天》及《神探福爾摩斯》等著名電影的祖狄羅,已成為竊聽受害人指證新聞國際的關鍵人物。他另一宗針對《世界新聞報》的索償訴訟,亦成為前內閣官員喬韋爾(Tessa Jowell)等30名公眾人物進行民事訴訟的「代表個案」。他的前未婚妻米勒(Sienna Miller)上個月才因《世界新聞報》反覆入侵其電話,獲該報賠償10萬鎊(約126萬港元)和「真誠道歉」。

兇案受害人道勒(Milly Dowler)手機被入侵的事件於7月4日曝光,梅鐸多次力挺旗下傳媒和要員,但到周五終於軟化。為防竊聽風暴擴大,80歲的梅鐸周五在倫敦一間酒店向道勒的父母當面道歉。道勒家的律師劉易斯透露,梅鐸「誠懇謙卑」地向受害人致歉,「我沒見過有人講過那麼多次抱歉」。

梅鐸親見受害少女家屬道歉

劉易斯稱,梅鐸對道勒的留言信箱被竊聽感到「震驚」,稱「違反他父親(已故報業巨子基思)訂下的標準」。劉易斯說,家屬「可以原諒」梅鐸,但「不能原諒進行竊聽的人」,也「不能忘記」竊聽事件,雙方並無談論賠償問題。

另外,梅鐸昨日在英國7份全國性報章刊登全版署名道歉聲明,以白底黑字寫上標題「我們抱歉」,承認《世界新聞報》犯了「嚴重錯誤」,對未能更快處理事件感到遺憾,向所有受影響人士深表歉意。

(獨立報/法新社)


與梅鐸共事52年 道瓊斯總裁引咎辭職

【明報專訊】繼新聞國際行政總裁布魯克斯辭職後,新聞集團旗下道瓊斯總裁、前新聞國際執行主席欣頓(Les Hinton)周五亦宣布請辭,成為因事件落馬的最高層人員,也是首名下馬的美國主管。他的離去令員工十分震驚,亦令梅鐸兒子詹姆斯成為竊聽風波中下一個焦點人物。

曾代買三文治 情同手足

現年67歲的欣頓稱,他應為當年忽略報章不當行為而負責。被視為梅鐸左右手的欣頓在1995年至2007年擔任新聞國際執行主席,掌管梅鐸在英國的報章業務,《世界新聞報》的竊聽醜聞便是其主政期間發生。他在07年12月轉任為道瓊斯集團行政總裁兼《華爾街日報》出版人。欣頓一生都是為梅鐸工作,15歲便入職梅鐸起家的澳洲《阿德萊德新聞》,梅鐸稱欣頓當年會為他買三文治作午餐,之後52年來幾乎在集團各範疇工作過,兩人關係緊密,梅鐸亦十分信任欣頓,感情深厚。欣頓亦是梅鐸的軍師,當梅鐸構想將《華爾街日報》網站變成免費時,欣頓立即勸止,最終令梅鐸打消念頭。隨後,梅鐸甚至將收費計劃推至旗下其他新聞網站。

在過去數周的竊聽風波中,新聞國際行政總裁布魯克斯(Rebekah Brooks)一直是眾矢之的,外界反而較少關注詹姆斯在事件中的角色。隨覑布魯克斯及欣頓辭職,詹姆斯成為了下一個的目標人物。國會文化委員會工黨委員沃森(Tom Watson)表示,詹姆斯應解釋他為何授權下屬向受害人支付「掩口費」。在09年,詹姆斯曾承認向職業球員協會總裁泰勒(Gordon Taylor)付款約870萬港元,企圖用錢讓對方「收聲」,掩飾公司的竊聽罪行。

梅鐸兒子成下一狙擊目標

現時風波愈演愈烈,連非梅鐸旗下僱員亦受牽連。英國警察總長斯蒂芬森(Paul Stephenson)被指在09及10年,曾批准付款50萬港元聘請《世界新聞報》前副總編沃利斯(Neil Wallis)為傳媒顧問,更先後8次與《世界新聞報》的編輯共晉晚餐,令人質疑英國警方是否與傳媒關係過分密切。沃利斯已於上周四被捕。

(BBC/路透社)


新聞集團高層 年見卡梅倫26次

【明報專訊】英揆卡梅倫處理竊聽醜聞手法備受輿論壓力,首相辦公室周五終於屈服,首次公開卡梅倫自去年5月上任以來,與各傳媒高層的所有聯繫詳情釋疑。資料顯示,卡梅倫入主唐寧街10號後,過去一年最少26次與梅鐸旗下公司的高層會面,梅鐸本人、其子詹姆斯及「契女」布魯克斯多次與卡梅倫見面,數目之多遠超其他傳媒高層。

新聞集團旗下傳媒去年轉ɜ支持保守黨,被視為是令卡梅倫上台的助力之一。有關文件顯示,在去年大選後不久,梅鐸即獲卡梅倫邀請到首相府會面。詹姆斯與卡梅倫的兩次會面則相對低調,但也曾在8個月前於首相別墅作客。至於前新聞國際總裁布魯克斯,更兩度獲邀到首相別墅,連大部分閣員都未享有此等禮遇,兩人另兩度作「社交」會面,甚至在聖誕翌日一起聯歡。卡梅倫在過去14個月亦多次獲布魯克斯及詹姆斯邀請,出席新聞國際主辦的3個派對及5項活動。

遠超其他傳媒

數據顯示,卡梅倫與新聞國際高層會面的次數,拋離其他傳媒。自2011年5月起,卡梅倫曾與新聞國際的主管及編輯私人會面15次,會面次數第二多的傳統親保守黨每日電訊集團只有7次,《獨立報》及《衛報》更分別只有3次和2次。

文件亦顯示,早前因竊聽被捕的《世界新聞報》前總編輯庫爾森在1月向卡梅倫辭去新聞主管職務後,3月曾探訪卡梅倫,並在首相別墅獲招待。首相發言人稱,這是為了向庫爾森的工作致謝,又稱那是「朋友之誼」。但在野工黨炮轟卡梅倫,指這些會面紀錄顯示卡梅倫與梅鐸的傳媒王國聯繫非比尋常。

(獨立報/路透社)

2011年7月16日 星期六

認嚴重失德 梅鐸登廣告道歉 911家屬疑遭竊聽 FBI調查 (《明報》,16/07/2011)


 梅鐸(右前)周五離開倫敦寓所時,被大批傳媒追訪。(法新社)
 示威者周四於梅鐸位於紐約的寓所外,抗議梅鐸旗下的霍士新聞涉嫌竊聽及行賄。(法新社)


 【明報專訊】傳媒大亨梅鐸旗下媒體的竊聽風暴由英國蔓延至美國,美國聯邦調查局(FBI)已覑手就新聞集團旗下記者涉嫌入侵九一一事件死難者及家人的電話,以及向警員行賄的事件展開調查。梅鐸周末在英國所有全國性報章刊登聲明道歉,被視為其「契女」的新聞國際總裁則宣布辭去新聞國際總裁一職。

梅鐸親自署名的道歉聲明大字標題標明「對不起」(We are sorry),內容如下﹕「《世界新聞報》一直要求其他人承擔責任,但對自己卻未能做到。我們對這種嚴重失德表示歉意,對那些受影響者所承受的痛苦深表歉意……我們的業務所依據的理念是﹕自由開放的傳媒是社會的正面力量。我們理應做到這點。未來數天,我們將隨覑採取具體措施解決事件,作出補救。 」《衛報》形容,聲明的語氣較《世界新聞報》最後社評顯得更悔過。

梅鐸周四首次就竊聽醜聞開腔,接受新聞集團旗下《華爾街日報》訪問。他堅稱竊聽風波對新聞集團並沒有造成「不可彌補」的損害,相信公司可安然度過危機。他又否認可能出售旗下的英國報章。不過,他亦承認對竊聽事件感到煩惱,他說﹕「我會克服它的,我累了。」

梅鐸稱,英國國會中談論的部分有關他旗下報紙的醜聞「全是謊言」,矢言在下周聽證會上作出澄清。梅鐸與詹姆斯原本拒絕出席聽證會,但國會發出正式傳召令,並警告兩人若拒絕,可能被控藐視國會並遭逮捕,英國首相卡梅倫亦開腔稱梅鐸父子應該出席,兩人在壓力下改變初衷。

力撐兒子 「處理危機僅犯小錯」

詹姆斯在今次醜聞中的表現備受抨擊,但梅鐸極力維護兒子,稱讚他以最快速度處理危機,並強調他在集團的地位不變。他說,新聞集團處理危機的各方面都「做得極好」,只犯下了「小錯」。他還表示新聞集團將成立一個獨立委員會調查竊聽事件,並為新記者制定一套行為規範,確保不會再有人犯法。

美國傳媒引述美國司法官員稱,FBI已覑手調查新聞集團旗下記者竊聽及向美國警員行賄的指控。官員表示,今次調查獲當局「高度重視」,但仍屬初步階段,當局尚在評估案情,未知何時正式展開調查。美國傳媒估計,FBI將檢視66名九一一事件中遇害的英國人在美國以及英國的電話記錄。

FBI的調查起源於英國《鏡報》周一報道,《世界新聞報》曾聯絡一名在9.11時任職紐約警員的私家偵探,要求取得9.11死難者在事發前數日的私人電話記錄。據稱《世界新聞報》記者對英國死難者的電話特別感興趣,但該名前警員拒絕交易。

專家:竊電話記錄難舉證

雖然《鏡報》屬梅鐸的競爭對手之一,且只有一個匿名消息來源,但美國參眾兩院一些議員強烈要求FBI作出正式刑事調查。不過有法律專家指出,要證實新聞集團記者試圖竊取電話記錄,涉及複雜調查,除非有知情者提供資料,否則執法人員難以揭發。

(法新社/路透社/紐約時報/每日電訊報/華爾街日報)


沙特王室股東施壓逼走契女

【明報專訊】布魯克斯(Rebekah Brooks)昨發表聲明稱,她對因竊聽事件及《世界新聞報》結業而受傷害的人士感到責任深重,決定辭職以表達歉意。她堅稱自己對竊聽毫不知情,但認為留任只會令自己成為爭論焦點,干擾新聞集團處理竊聽問題的努力。新聞集團已接納布魯克斯辭呈,並委任Sky Italia電視台總裁莫克里奇(Tom Mockridge)接替其職位。

布魯克斯是竊聽風波中首名下台的新聞集團高層,她此前宣稱自己曾兩度向梅鐸辭職,但都被駁回。梅鐸袒護這名親信的做法引起非議,持有新聞集團7%股權的沙特國王的侄兒阿勒瓦利德(Alwaleed bin Talal)周四晚亦施壓稱布魯克斯必需辭職。「契女」下台未令梅鐸所受壓力減少。


竊聽風暴燒至道瓊斯總裁

【明報專訊】竊聽風暴愈鬧愈大,連負責發行《華爾街日報》的美國道瓊斯行政總裁欣頓(Les Hinton)也面對壓力。欣頓是梅鐸左右手,1995年至2007年擔任新聞國際執行主席,掌管梅鐸在英國的報章業務,《世界新聞報》的竊聽醜聞便是其主政期間發生。

任報業投訴委員 為同行編採辯護

欣頓15歲便入職梅鐸起家的澳洲《阿德萊德新聞》,逾50年來幾乎在集團各範疇工作過。在幫梅鐸打理英國業務期間,他還曾擔任英國報業投訴委員會內的編輯守則委員會主席8年。當同業的編採手法有踰越法律界線之嫌時,他便負責到國會作證辯護。例如《鏡報》曾有記者被指控為了個人圖利而撰文建議讀者選購股票,國會希望記者日後提出類似建議時要申報利益,但欣頓駁稱「行不通」。

2001年,《People》編輯沃利斯(Neil Wallis)刊登了一名電台主持的偷拍裸照,被指侵犯私隱,要以25萬鎊(約312萬港元)庭外和解,由於沃利斯身兼英國報業投訴委員會成員,輿論大怒。但同為該委員會成員的欣頓輕描淡寫形容沃利斯買入那批相片的做法「愚蠢」,2003年更聘之為《世界新聞報》副總編輯。

前編輯被捕 曾任警政公關惹質疑

沃利斯在2009年起經營傳媒顧問公司,並獲倫敦警察總長斯蒂芬森(Paul Stephenson)聘為傳媒顧問。他已於周四被捕,成為《世界新聞報》竊聽風波遭拘捕的第九個人。其餘被捕者包括其舊上司、2003年至07年任該報總編輯的庫爾森(Andy Coulson)。庫爾森在離開《世界新聞報》後獲保守黨聘任為公關主管,他與沃利斯捲入官非,令輿論重新關注梅鐸傳媒王國對英國政界與警察的影響力。

(紐約時報/鏡報/中新社)


美自由派狙擊霍士新聞

【明報專訊】FBI調查新聞集團記者涉嫌竊聽事件,令梅鐸要同時為保住英美兩地傳媒王國而疲於奔命。當英國輿論狂起質疑梅鐸與英國政治建制的關係不恰當之際,美國自由派亦把槍口瞄準新聞集團,矛頭直指美國右派輿論的旗艦霍士新聞。

霍士新聞有超過1億用戶收看,影響力超過CNN等新聞頻道。霍士與共和黨及保守派勢力關係密切,不少明年共和黨總統熱門參選人都是受僱霍士的的評論員,當中包括前眾院議長金里奇、前共和黨副總統候選人佩林及前共和黨總統參選人赫卡比等。其右傾立場及跟共和黨的密切關係向來受美國自由派批評。

梅鐸捐780萬圖削反貪法

除了說服FBI就竊聽問題展開調查外,民主黨參議員還要求司法部調查新聞集團有否觸犯美國的《反海外貪污法》(FCPA),該法明文禁止企業為了獲得或維持生意,而向外國官員行賄。有傳媒監察組織質疑,梅鐸在美國商會去年10月展開鼓吹修改《反海外貪污法》活動前數月,便捐了100萬美元(780萬港元)給該親商界組織,便是為削弱該法。

梅鐸現時可謂腹背受敵,《華爾街日報》前東家班克羅夫特(Bancroft)家族的一些成員表示,若早知新聞集團在竊聽醜聞中的所作所為,就不會同意把《華爾街日報》賣給梅鐸。《華爾街日報》是梅鐸近年在美國最重大收購,他在2007年作出收購時引起很大爭議,班克羅夫特家族當時堅持要任命一個獨立小組來確保該報編輯操守。

腹背受敵 法律顧問請辭

新聞集團目前正陷於創立以來最大的法律漩渦,但其法律團隊卻群龍無首,繼其環球企業總法律顧問上月辭職後,法律經理也於周三請辭。

(三藩市紀事報/衛報/路透社)

同差人講數 記者唔係示威者 (「蘋果動新聞」,16/07/2011)

警調查記者被捕事件 (《蘋果日報》,16/07/2011)

【本報訊】香港記者協會代表昨與警方會面,要求警方交代 7.1遊行當晚阻撓傳媒採訪,並向傳媒噴射胡椒噴霧及拘捕記者事件。警方重申尊重新聞自由,強調行動不會刻意針對記者,承諾日後在大型公眾活動上派員與傳媒溝通,商討採訪安排,減少爭拗。

香港記者協會五名代表昨與警察公共關係科總警司李建輝會面,要求警方交代 7.1遊行當晚有兩名表明身份的記者遭警方噴射胡椒噴霧,其中一名記者更被警方按壓地下,另有一名電視台實習記者被捕,記協並投訴警方當晚將位於中銀大廈示威集會的封鎖線範圍設於金鐘太古廣場,嚴重妨礙傳媒採訪。

大型活動與傳媒溝通

香港記者協會主席麥燕庭於會後引述李建輝表示,警方尊重新聞自由,強調行動不會刻意針對記者,李又引述警務處長曾偉雄稱,希望工作時雙方都顧及人身安全,承認警方執勤時未必能兼顧,警方要求傳媒在採訪時佩戴記者證作識別,若記者未能即時提供記者證,警方會彈性處理,或會即場向相關新聞機構核實記者身份。

李建輝又透露,警方正調查記者被捕事件,並歡迎投訴被噴胡椒噴霧的記者提交資料,以作跟進。但他並無正面回應日後遇到同類事件時,警方會否按守則事先向在場人士包括記者講清楚將會使用胡椒噴霧。

麥燕庭表示,警方同意日後在大型公眾活動舉行時,會派員與現場採訪的記者溝通,商討採訪安排,減少爭拗,並承諾將封鎖線安排在合理範圍。

另記協投訴中聯辦所設的採訪區擠逼,要求警方撤銷採訪區,警方承諾會向西區警署反映意見,盡量安排較佳的位置讓記者採訪。麥指出,不少記者反映部份前線執法警務人員視記者為示威者看待,她促請警方要加強前線人員對傳媒的正確態度,否則,只會破壞雙方的互信。

2011年7月15日 星期五

採訪變示威 明屈女記者 曾偉雄:冇人有特權 (《蘋果日報》,15/07/2011)

曾偉雄昨出席九龍城區議會會議,有政黨向他展示「胡椒噴霧」,抗議警方濫權。

【一哥霸權】堂堂「一哥」公然明屈女記者。警務處處長曾偉雄昨回應警員拘捕採訪 7.1遊行的 19歲女記者時,聲稱「冇人有特權」,強調當晚被捕的相信都是參與非法活動,又說「一方面採取不合作態度,一方面透過公共媒體提出指控」無助調查。堅稱當日無示威只是採訪的女記者蔡小姐回應,當時不斷向警察道明她正在採訪,「我想講唔合作嘅係警察,唔係我」。

蔡小姐:下屬有冇隱瞞?

曾偉雄昨回應事件時說,已「交代咗好多次」警方當晚拘捕的人士相信都是參與非法活動,各人的職業、背景不應受考慮,「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冇人係應該有特權嘅」。

被捕的新唐人電視台女記者蔡小姐前日向傳媒表示,她當日採訪時從未與示威者一同坐下,卻被捕。曾偉雄昨回應說:「如被捕人士認為警方錯誤拘捕,我想請佢喺調查過程向我哋提出,如果一方面採取不合作態度,一方面透過公共媒體提出指控,咁樣做對調查冇幫助。」

蔡小姐昨回應指,當晚無論在現場或被捕後,一直有表明正在採訪,「唔合作嘅係警察,唔係我。我唔知曾偉雄有冇了解清楚成件事,唔知佢下屬有冇隱瞞佢」。《蘋果》記者

少女記者被捕:我覺得好侮辱 (「蘋果動新聞」,13/07/2011)

被捕女記者:好侮辱 (《蘋果日報》,13/07/2011)


【本報訊】 7.1翌日凌晨警方清場時拘捕的一名電視台實習女記者昨日現身,強調當日正在採訪而非示威,被帶署後記者身份雖被確認,卻仍被迫打手指模及拍下疑犯照,「當我係疑犯,好侮辱」,其公司法律顧問正跟進事件。國際特赦組織香港分會及多個團體聯署,促請警方停止干預採訪自由及阻礙人權監察工作,加強培訓警員學習國際人權標準知識。

被捕的蔡小姐是新唐人電視台實習攝影記者,現年 19歲,將升讀城市大學二年級, 7月 2日警方於干諾道中清場期間才到場採訪,起初警員准許她行近示威者拍攝。她昨日在記者會上強調,從未與示威者一同坐下。

文件寫阻街罪

但警方發言人昨仍堅稱,當晚最後被警方拘捕的人士均是坐在地上拒絕離開的示威者,重申無拘捕正採訪的記者。

不過,蔡小姐指當時在她附近的人權監察員羅沃啟被警方帶走後,她就被警方拘捕。她表明是記者,但無帶記者證,警方無理會其解釋,堅持將她帶返香港仔警署,「喺警車度女警話公司傳真到證明我係記者嘅文件,就會放我走」。但她在警署內卻被要求一隻手戴上索帶,不久其公司傳真證明到警署後,女警手持傳真向她表示已收到證明,但仍要由探員替她落口供,不准她離開。

其間她致電回公司,但仍要錄口供,「佢哋完全冇問我喺現場發生乜事,文件上見到寫住阻街罪。」她最不滿的是探員要求她打手指模,「打十隻手指,手掌心、掌側都要打,好侮辱﹗」更要她拿着犯人號碼牌拍照,早上 11時才讓他自簽擔保,今年 12月 2日再報到。

律師兼人權監察主席莊耀洸說,警方確認蔡的記者身份後,無即時釋放,明顯是非法拘捕,又無合理懷疑她犯罪,「冇記者證採訪唔係違法」。

7.1清場曾籲傳媒離開 人權監察斥警講大話 (《蘋果日報》,13/07/2011)


【本報訊】警權擴張,警察囂張,人權監察總幹事羅沃啟感受最深。昔日被警察待如上賓,如今差點被押上警車,羅沃啟慨嘆警察濫權近年迅速惡化。他今天將一如以往,穿上螢光橙色觀察員制服,旁觀包圍立法會示威,近距離監察警方。

7.1當晚,警方在立法會附近整裝待發準備膠索。羅沃啟見狀向助理警務署長級的外籍人員查詢。老外問羅掛在胸前的攝錄機是否開着,然後欲言又止。警方午夜清場,羅沃啟被警察拉走,上警車前大批記者蜂擁而至,兩名夾着他肩膊的軍裝警一見鏡頭立即鬆手。羅做過訪問之後,老外再次現身,跟他說「 You may go(你可以走)」。

警處理示威「違反常理」

人權監察運作至今 16年,羅沃啟從未嘗過被警察「夾」的滋味。回想千禧年前後,警方甚至為觀察員開路。 03年 7.9五萬人包圍立法會抵擋 23條立法,時任特首的董建華事前兩度召見警務處長。人權監察嚴陣以待,在附近設庇護所戒備,觀察員踏進警方在麗嘉酒店的控制中心,與警員閒聊。 05年曾慶紅訪港,警方封鎖禮賓府外,警車接載羅沃啟往返示威場地。

羅沃啟留意到近年示威警方常臨場變陣,反映高層往往忽然改指示。近期警方處理示威手法已達「違反常理」地步,留難觀察員,在中聯辦門外更淪「低級護衞員」,警民互信蕩言無存。

對於示威者躺馬路癱瘓交通,羅沃啟認為是不公義社會必然現象,警方截龍擋路也挑起民憤,「 No justice, no peace.全世界都係咁。政商崩壞,正常渠道表達意見冇用,社會契約已經冇意義。示威者即興得嚟其實經過深思熟慮,做足畀警察抬嘅心理準備,佢哋諗社會問題比你同我都深刻。」

警察公共關係科總警司李建輝曾在電台節目中聲稱, 7.1警方清場期間多次呼籲傳媒離開封鎖區。羅沃啟斥責李「講大話」,當時只聽見警方呼籲示威者離開,就算確曾呼籲,要求傳媒及人權觀察員離場已違反警方協助傳媒採訪的指引。

「有片有真相」 SocREC記錄濫權 (《蘋果日報》,15/07/2011)

【本報訊】打從反高鐵抗爭開始,示威怒潮浪接浪。警民對峙之間,總有大批主流媒體記者,以及「社會記錄協會( SocREC)」義工在場見證。協會以民間記者自居,拍攝大型示威場面,影片以小時計,足本放上互聯網。「有片有真相」,他們曾拍下警察拳打市民。警察不當他們是記者,又拉又鎖,但他們的鬥志並無絲毫動搖。今午,人民再次包圍立法會,他們又再蓄勢待發。

足本示威片 紀錄傳後代

社會記錄協會去年成立,成員 20人,來自各行各業。 3.6反預算案示威,當值警員疑一連三鎚打市民, 7.1警察沒警告就向人民力量施放胡椒噴霧,過程盡被協會義工拍下,將濫權劣行在互聯網公之於世。

協會聯絡人、 60後攝影發燒友梁日明說,足本示威片段就是歷史資料,旨在給下一代留紀錄,「遊行示威歷時咁長,主流媒體有佢嘅局限,着眼衝突嗰吓。電視台新聞得幾十秒,我哋全部掟上網,畀市民睇清楚,又幫到記者,全部睇晒都幾悶 o架」。

警察每逢清場,義工出示協會卡片,照樣被驅趕,梁日明感覺被侮辱,「唔係記者協會會員,就唔係記者?乜道理?呢個世界淨係得無綫亞視?」 3.6反預算案示威,協會負責拍攝的義工被警察拘捕通宵扣留,翌日與其他示威者一同獲釋,現時仍未撤銷控罪。

見證警方收窄採訪自由

過去兩年,梁日明見證警方逐步收窄採訪自由,「採訪區無雷公咁遠,出咗範圍,警察隨時叫你走」。梁日明預計,今天若果不下雨,集會人數必比前天的 2,000人更多,他預計今晚除了衝馬路,示威者將有新招數,「你睇到每次集會,示威者同警察都學緊嘢。之前瞓馬路,前日打激光落滙豐銀行,聽晚(今晚)可能又會唔同。」

英國會正式傳召 梅鐸父子允應訊 (《明報》,15/07/2011)

【明報專訊】陷入英國竊聽風波的傳媒大亨梅鐸與兒子詹姆斯,昨正式被英國國會文化委員會傳召出席下周二的聽證會,新聞集團發言人稱,兩人均今應訊。《世界新聞報》前總編、現任新聞國際女總裁布魯克斯,亦答應出席聽證會。

另外,警方證實再拘捕一名懷疑與竊聽事件有關的《世界新聞報》前僱員、在前總編輯庫爾森在任期間出任副總編輯的沃利斯(Neil Wallis),令涉案被捕人數增至9人。

(法新社/路透社)

2011年7月14日 星期四

棄購天空電視 梅鐸重挫 (《明報》,14/07/2011)

【明報專訊】梅鐸旗下媒體竊聽醜聞愈演愈烈,除了英國國會決定傳召梅鐸等新聞集團高層出席聽證會,連美國資深參議員也要求調查國民有否被新聞集團旗下媒體竊聽。在壓力下,新聞集團昨宣布放棄斥資125億美元收購英國天空電視台BSkyB。

為了挽救收購行動,梅鐸(Rupert Murdoch)周日特意由美國趕赴英國處理危機,然而並未能力挽狂瀾。英國執政保守黨和自民黨,跟在野工黨更罕有採取一致立場,在昨日國會通過無約束力動議,要求梅鐸停止收購天空電視台BSkyB。獲梅鐸傳媒力挺上台、被指關係密切的首相卡梅倫,昨更變臉稱梅鐸「不要再想收購一事」。

卡梅倫變臉﹕休再想收購

新聞集團昨晚稱,在現時氣氛下,很難締定全面收購協議,但集團仍相信收購對兩間公司都是好事,並準備繼續長期持有目前39%的BSkyB股權。被視為集團熱門繼承人的梅鐸兒子詹姆斯(James),一直力謀拓張電視媒體業務,今次收購告吹,是新聞集團一大重挫。

英國國會已決定傳召梅鐸、其幼子詹姆斯,以及新聞國際女總裁布魯克斯(Rebekah Brooks)出席下周二的聽證會,就竊聽醜聞接受質詢,包括新聞集團旗下員工可能賄賂警員以獲取消息。3人已同意出席。在美國,具有影響力的民主黨籍參議院商務委員會主席洛克菲勒亦發表聲明,要求當局出手調查梅鐸旗下傳媒有否違反美國法律、是否也有美國民眾被竊聽。梅鐸旗下傳媒日前被指企圖竊聽九一一死者家屬電話。洛克菲勒表示,若新聞集團確有侵犯美國人私隱,「後果會很嚴重」。常唱衰民主黨的右派霍士電視台,是梅鐸在美國的旗艦傳媒之一。

網民籲罷看 旗下英報銷量大跌

受竊聽醜聞打擊,梅鐸旗下英國報章在過去數天銷量大跌。《每日電訊報》稱,據業界粗略統計,英國《太陽報》上周六銷量減少25萬份,與今年2月銷量數字(每日約282萬份)相比,下跌近一成(8.9%);同日《泰晤士報》亦少賣3萬份,比2月時的銷量下跌6.7%。民眾除了在facebook和twitter呼籲杯葛梅鐸旗下報章,更有人在twitter發起罷看梅鐸想收購的天空電視台。梅鐸新聞集團股價在美國和澳洲連日重挫,市值在短短4個交易日內蒸發約546億港元。面對股價大跌,新聞集團周二宣布在未來12個月回購股份,涉及約390億港元。

反擊白高敦 《太陽報》否認竊病歷

英國《太陽報》昨日就前首相白高敦指控該報竊取其家人的醫療紀錄,作出反擊。該報聲稱,當時白高敦幼子弗雷澤(Fraser)患上囊胞性纖維症的消息,是由一名「普通巿民」提供,指該巿民的兒子亦患有囊胞性纖維症,所以提供消息,希望報道可增加公眾對病症的關注。該報強調沒指使任何人嘗試取得有關資料,又稱曾就報道接觸白高敦夫婦,獲同意刊出弗雷澤的病情。

(每日電訊報/太陽報/法新社)


醜聞起盈利跌 梅鐸擬賣英報甩身

【明報專訊】《華爾街日報》昨報道,梅鐸為了從竊聽風波脫身,加上英國報業不再「好賺」,正考慮多個可行方案,當中包括賣走或分拆新聞國際旗下的英國報紙業務。

新聞國際(News International)隸屬新聞集團(News Corp.),擁有多份英國報章,包括《太陽報》、《泰晤士報》及《星期日泰晤士報》,還有已停辦的《世界新聞報》。《華爾街日報》引述消息稱,新聞集團高層近年一直考慮賣走或分拆新聞國際,但由於老闆梅鐸對報紙情有獨鍾,故計劃一直未有實行,「每當與梅鐸談及賣走或分拆報紙業務,不到三數分鐘,梅鐸便會說不可以」。

報業盈利差 找買家不易

但被視為王國繼承人熱門的梅鐸幼子詹姆斯,卻鍾情電視業務發展,並一直對英國報章業務停滯不前感到氣餒,希望可以有機會賣走英國報業。現時新聞集團部分高層亦認為,「若英國政府繼續鬥氣,或許我們應賣走英國報紙,看看沒有我們,這些報紙會怎樣」。

報道稱,目前集團正考慮各種不同出售或分拆業務的方案,相信集團出現架構重組的機會很高。消息指出,未決定停辦《世界新聞報》前,新聞國際已計劃進行精簡架構,削減成本,以應付整個報業廣告收益持續減少的問題。報道稱,集團現已開始非正式為新聞國際尋找潛在買家,但因現時英國報業盈利欠佳,想找到買家並不容易。

(華爾街日報)

2011年7月13日 星期三

梅鐸小報竊聽前英揆10年 白高敦﹕他僱用罪犯 (《明報》,13/07/2011)


 【明報專訊】英國竊聽風暴並未因《世界新聞報》停刊而終結,反而蔓延至梅鐸其他報章,前首相白高敦更可能被竊聽逾10年。他昨公開指控梅鐸的傳媒王國與「地下犯罪世界連繫」,僱用「明知是罪犯或有案底」的人,盜取其個人資料,連幼子弗雷澤患囊胞性纖維症的病歷亦被外泄。其他竊聽目標懷疑包括王室成員與前首相貝理雅。

英國首相卡梅倫發言人稱,政府將支持在野工黨,提出呼籲新聞集團取消競投英國天空廣播公司(BSkyB)的動議。有關動議將於今天投票,雖然動議不具約束力,卻顯示國會團結反對併購,令新聞集團放棄收購的壓力增加。國會文化委員會工黨委員沃森(Tom Watson)昨表示,委員會將傳召梅鐸、其幼子詹姆斯及「契女」布魯克斯(Rebekah Brooks)出席下周的聽證會,就竊聽醜聞接受議員質詢。

白高敦說,時任英國《太陽報》總編、現任新聞國際(News International)女總裁布魯克斯在2006年10月曾致電給他,表示掌握了其3個月大的幼子弗雷澤(James Fraser)患有囊胞性纖維症(cystic fibrosis)的病歷,該報隨後更公開有關資料,令他傷心「流淚」。他說:「我從沒公開弗雷澤的病情。我和太太對消息被公開異常傷心。若非醫生或家屬公開,我想像不到任何合法途徑可取得一名兒童的病歷。他們需要好好解釋。」

卡梅倫撐國會阻梅鐸收購BSkyB

《衛報》指出,白高敦由1997至2010年間任財相及首相的逾10年間,懷疑被梅鐸的新聞國際反覆竊聽,並試圖入侵其留言信箱,連財務資料及家庭病歷亦被盜取。該報稱有證據顯示,一名私家偵探買通一名警員,進入警方電腦取得白高敦的資料,但沒證據確定,新聞國際指使該私家偵探收料。

白高敦去年曾向警方查問《世界新聞報》僱用的私家偵探馬爾凱爾(Glenn Mulcaire)是否向他竊聽,警方當時表示沒證據,直至1月才重開調查,隨後通知白高敦,從馬爾凱爾的筆記中,發現白高敦與太太薩拉(Sarah)的個人資料。

冒名套料 騙銀行騙律師行

除竊聽電話,梅鐸旗下媒體亦涉嫌冒名行騙套料。阿比國民銀行(Abbey National)聲稱掌握證據,指《星期日泰晤士報》2000年1月僱用一名騙子,6度在電話假扮當時身為財相的白高敦,取得其財務資料。該銀行的律師事後致函該報總編威瑟羅(John Witherow),投訴該報派人假扮白高敦從銀行「詐取」資料。銀行無法證實騙子的身分,但該報被指常僱人向銀行、稅局及電話中心套取機密。

同在2000年1月,《星期日泰晤士報》亦被指僱用騙子比爾多爾(Barry Beardall)假扮會計師,致電律師行訛稱想向白高敦買樓,欲查明白高敦1992年用了多少錢向新聞國際競爭對手、已故傳媒巨子馬克斯韋爾(Robert Maxwell)名下的企業,購買西敏寺附近的單位。之後,該報披露白高敦以13萬鎊(160萬港元)買樓,比市價平超過3萬鎊,質疑當中有金權交易,但白高敦否認。

白高敦助手亦指出,白高敦的銀行帳戶資料,多次被《星期日泰晤士報》盜取。另外,他的會計師辦公室電腦亦相信曾被入侵,令其報稅表外泄。新聞國際與工黨前首相貝理雅雖友好,但與白高敦關係一般,後來更決裂。

(每日電訊報/衛報/法新社)


剛知子患病 梅鐸「契女」來電索料

【明報專訊】梅鐸「契女」布魯克斯2006年10月致電白高敦,聲稱擁有其子弗雷澤患有囊胞性纖維症的病歷時,白高敦夫婦才剛獲醫生告知幼子可能患有此病,但病情尚待確定。此症是白人常見的遺傳疾病,有可能令嬰孩夭折。白高敦夫婦的長女詹尼弗(Jennifer Jane)2002年出生10日即死於腦出血,女嬰死前亦被公開敏感資料,令夫婦對傳媒一再以其傷心事做文章深感悲憤。

接近白高敦的消息人士稱,白高敦夫婦獲悉兒子可能患病,曾多次在電話商議,懷疑當時在布魯克斯領導下的《太陽報》,竊聽他們的手機或入侵其留言信箱。但《太陽報》消息人士稱,他們是收到「合法的情報」,取得弗雷澤的病歷。

時任《太陽報》總編布魯克斯,當時曾致電白高敦求證弗雷澤的病情,並聲言準備在報上爆料。據報白高敦當時曾打算發聲明先發制人,令布魯克斯憂慮會摧眦《太陽報》的獨家猛料,於是聯絡白高敦助手麥克布賴德(Damian McBride)探聽。

官員批新聞國際收恐嚇

與白高敦關係密切的國防部次官沃森(Tom Watson),批評新聞國際的行徑是「有組織罪行」。他近兩年一直對新聞國際的爭議採訪手段窮追猛打。據報他曾收到新聞國際的恐嚇,聲言「布魯克斯不會原諒你的行為,你一生都會被她糾纏下去」。另一消息人士稱,有人向沃森留言稱:「沒可能對付到布魯克斯。」

(每日郵報)

5警查竊聽案 反遭竊聽

【明報專訊】《紐約時報》報道,英國警方於2006年就《世界新聞報》竊聽案首次展開調查不久,最少5名負責調查的高級警員便發現手機遭竊聽,懷疑他們因為擔心私生活醜聞曝光而不敢傾力調查,國會將於本周傳召有關警員作供。

疑憂私生活曝光 調查欠積極

疑遭竊聽的警員,包括時任竊聽案首席調查員海曼(Andy Hayman),以及倫敦警察廳助理署長耶茲(John Yates)。兩人的醜聞,曾被未涉及竊聽案的媒體報道:海曼被指虛報開支,並與警方投訴獨立委員會一名女職員有婚外情;耶茲則被揭發利用公務出差的飛行哩數為親友換購優惠機票。

2007年當局在《世界新聞報》僱用的電話竊聽專家馬爾凱爾(Glenn Mulcaire)家中,還搜獲1.1萬頁文件,當中發現時任倫敦警察廳署長布萊爾(Ian Blair)及最少兩名調查竊聽案的高級警員的名字,相信他們亦是竊聽受害者。報道引述多名現役及已離職警員指,高層警員發現手機遭竊聽後恐遭報復,刻意限制調查範圍。

雖然有證據顯示《世界新聞報》竊聽人數可能數以千計,但警方對外公布只有少數人手機遭竊聽。至2007年初,馬爾凱爾及《世界新聞報》記者古德曼(Clive Goodman)因竊聽王室成員助手電話判監,警方調查更草草了結。此後警方多次強調無證據顯示有其他竊聽事件。

首席調查員 過檔新聞國際

國會內政事務委員會將傳召海曼及其他相關高級警員作供,委員會亦將調查警方與新聞國際之間的關係。有警員曾向《紐約時報》表示,多名高級警員與《世界新聞報》編輯關係密切,故對竊聽案的調查並不積極。負責首次竊聽調查的海曼,於2007年12月辭職後,便成了新聞國際旗下的《泰晤士報》任專欄作家,他曾堅稱調查工作全面徹底,沒有遺漏。

(紐約時報)


被竊聽跟蹤 前警員擬告新聞國際

【明報專訊】一名前蘇格蘭場警員擬控告《世界新聞報》所屬的新聞國際,竊聽他與妻子的電話,並跟蹤騷擾他們,要求賠償。這是首次有警員計劃對《世界新聞報》記者竊聽跟蹤採取法律行動。

竊聽主謀曾涉謀殺

原告庫克(Dave Cook)聲稱在調查一宗發生於1987年的斧頭謀殺案期間,遭《世界新聞報》記者竊聽跟蹤。事件敏感之處,在於幕後主謀正是斧頭謀殺案的前疑兇之一(今年3月脫罪)、私家偵探里斯(Johnathan Rees);該斧頭案24年來尚未偵破,但里斯已脫嫌疑。他曾於1993至2000年間為《世界新聞報》進行偵查,並於2005年獲《世界新聞報》前總編輯庫爾森聘用為調查員,為竊聽案的關鍵人物之一;有指正是里斯利用交情要求《世界新聞報》跟蹤庫克。

警方情報部門報告顯示,里斯「涉及長期滲透警方情報來源」,於倫敦警察廳等部門均有線人,並積極招攬消息來源,以情報換取來自傳媒的豐厚報酬。

(路透社/獨立報)

2011年7月12日 星期二

醜聞蔓延 梅鐸再有報章涉竊聽 (《明報》,12/07/2011)

【明報專訊】午夜最新消息﹕英國竊聽醜聞升級,英國BBC報道,梅鐸旗下另一報章《星期日泰晤士報》和《太陽報》,被指可能曾竊聽前首相白高敦的電話和銀行戶口,竊取私人資料。

英國《世界新聞報》竊聽風暴令首相卡梅倫備受壓力。在野工黨表示計劃力阻梅鐸旗下的新聞集團收購全英最大收費電視台「英國天空廣播公司」(BSkyB),執政聯盟內的自民黨表明將支持。英國政府在壓力下,昨宣布將把收購個案,交競爭委員會處理,令梅鐸大為不滿。《獨立報》周一報道,英國政府律師正計劃以反競爭法為由,暫時叫停收購行動。

英政府謀叫停梅鐸收購電視台

梅鐸的新聞集團目前擁有BskyB的39%股權,擬全面收購餘下61%股權,原本成事機會甚大,但現在因為《世界新聞報》竊聽醜聞而面臨告吹。野工黨黨魁文立彬周日要求中止收購,稱警方正就竊聽調查,若此時政府仍容許新聞集團收購BskyB,在公眾眼中便是「站不住腳」的決定。他警告,若卡梅倫不採取行動阻止收購,工黨將逼使國會在本周進行表決。由於自民黨已表示可能在此議題上支持工黨,令保守黨備受壓力。卡梅倫曾強調,若梅鐸收購BskyB的行動不會令媒體失去足夠競爭,政府沒有權力阻止收購。但《獨立報》引述政府消息稱,在警方調查的同時,當局正部署暫時叫停收購。

電郵顯示高層疑默許竊聽

竊聽醜聞一浪接一浪,有前紐約警員指,《世界新聞報》記者曾與他接觸,求買九一一襲擊中死者的手機號碼、通話紀錄詳情等資料,但遭他拒絕。英國傳媒更透露,新聞集團旗下的新聞國際,在2007年一份內部調查報告中,披露了數個電郵,可證明其子公司《世界新聞報》涉及廣泛竊聽活動,與過去該報一直聲稱竊聽事件僅屬個別記者違反操守的說法不符。

路透社/法新社


攬契女:她最重要

【明報專訊】梅鐸周日抵達倫敦處理《世界新聞報》竊聽醜聞,他先往《世界新聞報》母公司新聞國際,與管理層商討,其後與備受炮轟的「契女」、新聞國際總裁布魯克斯(Rebekah Brooks),於他的倫敦寓所見面。兩人離開時,記者問他首要考慮的事,梅鐸微笑指向布魯克斯,稱她是「最重要」的,還輕抱布魯克斯的肩膊以示支持。

道瓊斯行政總裁或成「代罪羊」

雖然過去一直有傳梅鐸子女間勾心鬥角,但《金融時報》引述知情消息指有關說法被誇大,事實是梅鐸正團結處於權力核心的子女和親信,力謀控制大局,現時他們正設法找替罪羊,頂住外來壓力。消息人士相信,在此關鍵時刻,梅鐸家族成員將團結一起,互相維護,確保家族對集團的控制。知情人士估計,梅鐸可能犧牲現任道瓊斯行政總裁欣頓(Les Hinton),作為竊聽事件「代罪羊」,以保住自己的兒子和契女。欣頓任職新聞集團52年,《世界新聞報》竊聽活動最猖獗時,正由他出任新聞國際總裁。

路透社/英國廣播公司/金融時報

亞視逾7月不開董事會 蔡衍明子入腽 董事收投訴指王征干預新聞 (《明報》,12/07/2011)

【明報專訊】中國旺旺(0151)主席蔡衍明的兒子、亞視董事蔡紹中,就亞視拒提供財務及公司資訊一事,入稟高等法院控告亞視,案件昨開庭。代表旺旺的亞視董事黃寶慧指稱,亞視已有7個多月未有召開董事會,違反每3個月開一次董事會的公司章程;黃又稱,公司數位董事早前接獲署名為亞視員工的匿名投訴,指王征干預新聞部工作。

蔡紹中要求亞洲電視有限公司、亞洲電視秘書有限公司、執行董事盛品儒及公司秘書Michelle Yu,交出亞視的財務文件。案件昨日提堂,蔡紹中一方指由於公司秘書已於入稟後辭職,故撤回對其指控。負責保管文件記錄的秘書有限公司,昨承諾在文件問題上會跟從法庭日後的判決。盛品儒的代表則要求時間就蔡紹中的指控作回應誓章,因此法官押後案件,讓雙方準備誓章交代指控,預留一天再進行指示聆訊。

王征被指隨意調動節目

亞洲電視上星期報道前國家主席江澤民「病逝」消息後,次日被新華社否認,中聯辦更批評其嚴重違反新聞職業操守。亞視當日宣布撤回報道並致歉。被傳為是次報道消息來源的亞視大股東王征,其後聲言自己也是看亞視新聞才得知有關消息。

代表旺旺大股東蔡衍明出任亞視董事的黃寶慧,昨向本報記者表示,公司數位董事早前接獲署名為亞視員工的匿名投訴,指王征干預新聞部工作,但她不願披露投訴信內容。

有消息指出,信中提及王征多次要求新聞部員工應酬其內地朋友,又經常隨意調動節目播出時間。本報昨就此向王征求證,至截稿時未收到回應。

黃寶慧昨指出,投訴信一事引起數位董事關注,多人去信要求執行董事盛品儒說明事件發生緣由。她指如盛不提出適當說明,相關董事不排除採取法律行動。黃聲稱,亞視至今已有7個多月未召開董事會,直接違反了每3個月開董事會的章程規定。

【案件編號:HCMP749/11】

2011年7月11日 星期一

百員工淚別《世界新聞報》 總編﹕我們不應如此收場 (《明報》,11/07/2011)

 《世界新聞報》總編輯邁勒(前排右三)周六晚手持剛印製好的最後一期報紙,率領報社員工走到報館大樓外,發表「告別宣言」。有員工忍不住落淚,有員工則在鏡頭前展示身上印有《世界新聞報》字眼的T恤。(歐新社)
擁有168年歷史的《世界新聞報》,在最後一期沒有轟動秘聞與桃色花邊,僅以「謝謝,再見」的簡潔標題,告別750萬讀者。(法新社)

【明報專訊】英國最暢銷報章之一《世界新聞報》終在竊聽風暴中黯然謝幕,昨天最後一期沒有搶眼的名人秘聞、桃色花邊,僅以簡潔的標題「謝謝,再見」(Thank You and Goodbye)告別讀者,結束在報業168年的風雲歲月。該報最後一期68版紙大篇幅回顧百載豐功偉績,但同時亦在社論自省:「我們簡直失去了方向。竊聽電話是本報的重大遺憾。這種駭人的錯誤無可辯解。我們不能為受害人所受的痛苦開脫,也不能為本報留下的污點找藉口。」

最後一期的《世界新聞報》,封面鋪陳了歷年重要頭條,在「謝謝,再見」的大題下,道盡員工的愁緒:「經歷168年,我們最後傷感但驕傲地向750萬忠實讀者告別。」原本刊登美女性感照的第3頁,刊出全版社論向讀者致歉:「我們要求高標準,但我們現在才痛苦地發現,2006年前的數年間,部分員工或以我們名義工作的人,可恥地未能符合這些標準……盼事過境遷,歷史將以報章逾百載表現評定功過。」

68頁回顧百年功績

報章以「全球最偉大報章,1843至2011」為題,回顧歷年出色報道,包括以扮「假酋長」聞名、卻從沒有人見過其真面目的臥底記者馬哈茂德( Mazher Mahmood),細數逾20年來揭破種種名人醜聞,使逾250名罪犯繩之於法。他著名的臥底報道,包括揭破愛德華王子太太索菲對政客的批評、世界桌球冠軍希堅斯涉嫌打假波等。

公司發言人稱,全部200多名員工周末都緊守崗位,務求做好最後一期。現任總編輯邁勒(Colin Myler)周末晚率員工步出報館門口,向讀者致謝。他把矛頭指向公司管理層,說沒有一位總編輯希望在自己任內結束報章,「當然不是我把報章停刊」,「(在此)我想向優秀的同工致意,在這艱難的一天以無比專業的精神,完成這精彩的一期。我們不想,也不應如此收場。」

加印一倍供讀者收藏

眾人隨後來到酒吧聚會,員工強忍淚水,向邁勒3度歡呼。副政治編輯萊昂斯說:「我們覺得自己為少數不再效力的人食死貓。」政治編輯伍丁說:「我們每周出版一次,很難相信這真是最後一次。一個偉大英國品牌,一份最成功、最賺錢、最高銷量的報紙就此消失於世。」由於預期很多讀者會購買最後一期珍藏,報社特別將發行量增加近1倍至500萬份。倫敦報販說,報章周末晚十分搶手,「首5分鐘即賣出50份」。

法新社/世界新聞報


梅鐸親臨見證最後一天

【明報專訊】《世界新聞報》職員周末最後一天上班,憤怒與不捨交集,有職員在大樓石階獻花「葬」報。作為該報大老闆的梅鐸,昨天抵達倫敦,親自處理今次竊聽醜聞。有記者拍攝到梅鐸坐在私家車內,由司機駛入報章辦公大樓,手中還拿覑最後一期《世界新聞報》。

警擬傳召「契女」問話

梅鐸稱,結束該報是「集體決定」,但暫時沒計劃改動新聞國際管理層,包括其子詹姆斯(James)的主席地位。他還力撐「契女」、《世界新聞報》前總編兼現任新聞國際總裁布魯克斯(Rebekah Brooks),稱不會把「無辜的人拋下巴士」,會對她「全力支持」。

消息人士稱,堅稱對竊聽毫不知情的布魯克斯,將於數天內被警方問話。一名資深警員向《星期日電訊報》稱,入侵手機留言信箱早已成為《世界新聞報》的「標準採訪手法」,鑑於該報行政人員在2005至06年間的調查並不合作,當局將重新展開調查。警方又為兩年前拒再調查竊聽醜聞致歉,但拒評會否向梅鐸問話。首相辦公室及文化部稱,暫時沒計劃與訪英的梅鐸會面。

聖公會譴責竊聽賄警

英國政府將於稍後決定,是否批准新聞集團以140億美元(約1092億港元)併購BSkyB餘下約六成股權。據報,政府已收到逾13.5萬個反對併購的公眾投訴。若梅鐸如願收購BSkyB的股權,代表的是每年15億美元的營業獲利,相比下,關閉《世界新聞報》的損失可謂九牛一毛。英國聖公會昨開腔,譴責竊聽及賄賂警察「太不道德」,結束報章不足以解決問題,致函梅鐸要求他盡一切辦法恢復集團的道德操守。

路透社

 《世界新聞報》一名員工身穿印有報章標誌的T恤離開報館,一臉落寞。(歐新社)
在報館門外,有員工高舉寫有「世界最佳」字眼的版面,強調該報過去有覑眾多的出色報道。(歐新社)

梅鐸幼子應對差  繼任地位生變

【明報專訊】被視為梅鐸傳媒王國繼任人的詹姆斯,在《世界新聞報》大搞竊聽時,雖未接掌新聞國際,但路透社分析指出,今次醜聞將是他未來能否繼承王朝重大考驗。有分析便質疑,他在醜聞蘊釀之際,未能準確判斷問題嚴重性,也未能對竊聽受害人表示真誠歉意,令問題在數月間不斷擴大。

評論家恩德斯說:「問題癥結是梅鐸家族向來在英國政界影響巨大,詹姆斯及公司管理層在公司出錯時都不懂應對。以往的全攻型作風並不合用。」

38歲的詹姆斯本來並非熱門繼承人。他1995年從哈佛大學輟學後搞過hip-hop唱片,又曾當「專業漫畫家」,直至他的兄長拉克倫2005年與父親及其他管理層衝突辭職後,詹姆斯的影響力才與日俱增,接管了新聞集團在歐亞的業務,由荷李活到香港的生意、20世紀霍士製片廠、Star TV等,盡歸他管理。

傾向發展電視娛樂事業

分析指,他的強悍作風與父相似。但有別於父親的報業情意結,他傾向發展更有利可圖的電視及娛樂事業。《紐約時報》引述集團消息人士稱,梅鐸本來不忍放棄這份1969年購入的老報,但詹姆斯認為若不壯士斷臂,可能妨礙新聞集團入主天空廣播公司,終說服老父結束該報。

消息稱,詹姆斯鑑於報業市場萎縮,約4個月前已打算裁減《世界新聞報》的人手,把資源投放於廣播業務,竊聽事件只是催化了今次決定。分析指,該報停刊反映新聞集團逐步由梅鐸過度到詹姆斯手上,但他最終能否接掌集團,將視乎他能否及早平息今次風波。

路透社/紐約時報

2011年7月10日 星期日

「毒報」免費廣告無人要 《世界新聞報》最後一天 (《明報》,10/07/2011)

【明報專訊】傳媒大亨梅鐸旗下的全英最暢銷報章《世界新聞報》今天出版最後一期,但多家慈善團體都因為該報名聲盡喪,而拒絕在該報免費登廣告。梅鐸昨日由美國親赴英國處理危機,以防併購英國天空廣播公司(BSkyB)受阻,惟梅鐸新聞王國的危機卻可能由英國蔓延至澳洲。在澳洲國會掌握關鍵選票的綠黨要求政府對梅鐸的新聞機構作正式調查,隨時威脅梅鐸爭奪澳洲廣播電視台國際頻道的合同。

新聞王國危機或蔓延澳洲

梅鐸的傳媒王國建基於其出生地澳洲,該國綠黨領袖布朗(Bob Brown)鑑於《世界新聞報》竊聽綁架受害人及恐襲死者家屬的採訪手段有違傳媒操守,擬在國會下月復會後,要求通訊部長調查新聞集團(News Corp)澳洲子公司、新聞有限公司(News Limited)在澳洲的採訪手法是否涉及不當行為,令梅鐸擴充澳洲廣播業務的計劃可能受阻。梅鐸早前準備斥資2.23億澳元(約18.7億港元)爭奪澳洲廣播電視台國際頻道,向亞太區逾44個國家廣播。布朗表示,梅鐸幾乎壟斷當地媒體業務,澳洲12份大報有8份由梅鐸持有,有必要確保他沒有在澳洲採用同樣的採訪手段。新聞有限公司則回應,指《世界新聞報》的做法在澳洲並不存在。

《世界新聞報》前總編布魯克斯聲言,《世界新聞報》變成「毒品牌」(toxic brand)後,被員工狠批她抹黑整個編輯部。該報員工偷錄得她上周五解釋停刊安排時稱,結束報章是「別無他法」,因為「更惡劣的消息」將會陸續被揭,若繼續經營將面臨非常黑暗的日子,「在一年內大家將會知道我們為何要結束報章」,令外界質疑該報還有什麼重大隱瞞。

前總編﹕將有更惡劣消息

該報面臨失業的員工抱怨,被警方當作「罪犯」看待,辦公室已淪為「隔離區」,禁止他們在公司開啟電郵或facebook帳戶收料,很多人更連互聯網都不能使用,根本不能蒐集資料寫稿,但他們仍然希望為這份168年歷史的報章,在最後一期「做到最好」。

雖然該報打算把今天所有收入撥捐慈善,並捐出所有廣告版位給慈善機構,但樂施會、救世軍、愛護動物協會等慈善組織,均拒絕在最後一期「毒報」免費登廣告,以免聲譽受損。Action Aid發言人說:「我認為毒品牌會令我們的贊助人不滿。」

法新社


梅鐸契女聲言充當「避雷針」

【明報專訊】梅鐸「契女」、新聞國際總裁布魯克斯聲言其曾任總編的《世界新聞報》淪為「毒品牌」後,上周五被怒氣畄畄的報章員工大罵她諉過報章,批評公司為保住她一人而結束報章,令200多名無辜員工飯碗不保。但她堅稱自己與竊聽事件無關,拒絕辭職,稱自己將充當「避雷針」,承受外界對該報的批評。

英國天空電視公開偷錄的布魯克斯被員工質詢對話,當時員工直斥布魯克斯失言:「你稱我們的報章是毒藥,令我們全都被毒害牽連……你令到整個新聞國際被毒害污染。」布魯克斯試圖發言安撫員工情緒:「我們知道在這房間內的同事,全部無毒。我跟你們一樣,對那些曾信任的人使我們失望而感到難過。你們以為我應該辭職而不用結束報章,這是不對的……被出賣並非請辭的理由,我想自己是帶領公司走出困境的最佳人選。」

員工質詢對話遭偷錄

她堅稱不會為「未經證實的指控」辭職,員工則質疑既然「指控未經證實」,為何她要令報章結束。當她表示會盡快決定會否開辦《星期日太陽報》、並盡量安排員工在新聞國際內任職時,員工卻激動地說:「你還傲慢地以為我們會跟你共事!」

法新社

2011年7月9日 星期六

梅鐸王國高層涉刪電郵眦罪證 (《明報》,09/07/2011)


《世界新聞報》前總編輯兼首相卡梅倫前發言人庫爾森(圖)因涉及多宗竊聽被捕。(法新社)

【明報專訊】傳媒大亨梅鐸關閉旗下英國《世界新聞報》,並未平息該報竊聽醜聞風暴。《衛報》昨報道,梅鐸次子詹姆斯掌管的新聞國際,有高層涉嫌刪除數百萬封電郵,企圖干擾警方調查今次竊聽醜聞。曾任首相卡梅倫發言人的《世界新聞報》前總編輯庫爾森,昨被警方拘捕,卡梅倫同日亦宣布成立委員會檢討媒體操守,目標是成立一個獨立於傳媒和政府的新架構,取締現時由業界自行監察的機制。

43歲的庫爾森(Andy Coulson)昨往倫敦南部一警署報到,接受問話時,被警方拘捕。警方稱,他涉及行賄與電話竊聽罪行。在2007年因竊聽手機通訊罪坐牢4月的《世界新聞報》前記者古德曼(Clive Goodman),昨亦因涉嫌向警方行賄而再被捕,警方還搜查了古德曼現時任職的《每日星報》報館。警方調查發現,《世界新聞報》的記者曾向一些較低級警員行賄套料,涉及金額超過125萬港元。

英揆前發言人被捕

庫爾森2003年開始擔任《世界新聞報》總編輯,古德曼入獄後,他引咎辭職,數月後即獲卡梅倫(David Cameron)聘為新聞主管,負責保守黨公關。卡梅倫任首相後,庫爾森成其發言人。今年1月《世界新聞報》醜聞再有證據曝光,他在外界壓力下辭職。卡梅倫昨拒為聘用庫爾森道歉,辯稱當年希望給庫爾森「第2次機會」,「但這沒有成效,所以他不得不再辭職」。

卡梅倫與庫爾森,以及最新竊聽風暴的主角、現任新聞國際總裁布魯克斯(Rebekah Brooks)甚有交情,在野工黨甚至質疑,卡梅倫起用庫爾森,用意之一是跟梅鐸的新聞王國打好關係。布魯克斯負責管理梅鐸家族在英國的傳媒業務,《世界新聞報》被揭2002年找私家偵探入侵一名失蹤少女的電話留言信箱,並私自熘除留言,布魯克斯當時正是該報總編輯。卡梅倫昨暗示布魯克斯應辭職。對於布魯克斯據報向梅鐸請辭被拒,卡梅倫昨稱,在這種情下,「我會接受(她辭職)」。

百萬電郵被熘 擬控妨礙司法

《衛報》昨引述熟悉警方調查的消息稱,新聞國際一名高層曾熘除數百萬封《世界新聞報》編輯與記者內部通訊,以及與私家偵探等外部人士聯絡的電郵紀錄,企圖妨礙警方調查。《衛報》稱,這批電郵最遠可追溯至2005年1月,它們本來可能成為警方及一些公眾人物就竊聽醜聞向新聞國際追究法律責任的有力證據。據稱,警方已鎖定涉事的新聞國際高層,正尋求以干預司法公正罪名起訴他。報道指他曾兩度大規模熘除電郵,其中一次發生警方在今年1月重新對竊聽醜聞展開調查之時。

《衛報》指出,新聞國際最初宣稱部分電郵一早遺失,另一些則因歷史太久而未有保存在檔案庫內,但今年1月底當該公司應警方要求提交證據時,警方發現當中有3封舊電郵,事後該公司律師向法官承認,檔案庫內保存了遠至2005年的電郵。

路透社/法新社/衛報/獨立報

為一女人棄全報 員工憤成代罪羊

【明報專訊】梅鐸為了「一個女人放棄整份報章」,引來員工及外界強烈不滿。周四《世界新聞報》召開員工大會,員工原本預期布魯克斯會宣布辭職,料不到聽到的竟是梅鐸決定停辦《世界新聞報》,令報章200名員工成代罪羔羊,飯碗頓失。

現時該報200名員工大多為年輕職員,與當年的竊聽風波毫無關連,涉案的布魯克斯反而安然無恙,令員工兼憤怒又傷心。布魯克斯宣布停刊消息後,多名員工傷心落淚,連現任總編輯邁勒(Colin Myler)亦哭了起來。部分人更難掩怒火,聲言要向布魯克斯報復,其中一人說﹕「梅鐸與布魯克斯比任何人都清楚我們精於此道。」

子促父停刊 危機應變爭繼承

會議過後,布魯克斯需要保安員護送離開。報館員工透露,他們得悉布魯克斯據報曾兩度請辭,但未獲梅鐸接納,一名員工氣憤地說﹕「(梅鐸不接納但)我們接納!」

停刊消息亦令新聞國際旗下其他報章員工群情洶湧,姊妺報《太陽報》多名編輯罷工聲援。但梅鐸兒子、新聞國際主席詹姆斯卻力排眾議,堅稱布魯克斯這位下屬「領導才能超卓」,屬意她留任總裁。《泰晤士報》昨透露,力主關閉《世界新聞報》的,正是38歲的詹姆斯,雖然老梅鐸對停刊很傷感,但據報詹姆斯大力游說父親,若不停刊,風暴將蔓延衝擊整個集團,打擊公司的國際業務。《華爾街日報》分析稱,詹姆斯今次危機應變的表演,將左右他會否成為新聞集團繼承人。

借屍還魂 推《星期日太陽報》

英國輿論質疑,梅鐸今次壯士斷臂,只是為免竊聽醜聞,壞了集團收購英國天空廣播公司(BSkyB)的大事,希望卡梅倫政府盡快批准收購;也有分析質疑,梅鐸只是暫時以退為進,待事件淡下來後,讓《世界新聞報》「借屍還魂」。《每日電訊報》便稱,梅鐸本來就考慮推出《星期日太陽報》,令該報變成一周七天都有售的報章,現在正好因利乘便,避免資源「重複浪費」。

紐約時報/每日電訊報/獨立報


梅鐸契女上位不擇手段

【明報專訊】《世界新聞報》前總編輯、新聞國際現任總裁布魯克斯(Rebekah Brooks)身處竊聽暴風眼。43歲的她年輕得志,是英國報業歷來最年輕總編輯,備受梅鐸賞識,儼如其「契女」,但輿論指她在新聞界為求「上位」,行事常不擇手段。

曾扮清潔工偷獨家連載

1994年,她為準備訪問戴妃前男友休伊特,聘請專人事前在酒店房間遍裝竊聽工具。另外,她為求取得《星期日泰晤士報》的王儲傳記獨家連載內容,更曾假扮清潔工人潛入對手報館,躲在廁所兩小時,待報紙開印後即衝過去搶走一份,並將內容即時轉載到同日見報的《世界新聞報》。

布魯克斯因懷疑其演員丈夫有外遇,於是命下屬調查自己丈夫「挖新聞」(兩人其後離婚)。2000年,英國發生一宗8歲小童被殺案,布魯克斯表態支持立法,公開曾干犯兒童性罪行的犯人名單,《世界新聞報》更「身先士卒」,披露部分性罪犯名單,引發社會爆發一場「獵巫行動」,把有戀童犯罪前科的釋囚逐出社區,惹來警方和輿論批評是煽動仇恨博銷路。

布魯克斯亦善於討好上司。初加入《世界新聞報》任秘書不久,她得知總編輯喜歡騎馬,便立即去學騎馬。她不斷因應上司的嗜好,學習不同興趣,在知道梅鐸父子喜歡出海後,又去學駕帆船。熟悉她的人稱,她非常懂得與上司「做朋友」。

紐約時報/CNN



竊聽賄警4宗罪眦百年基業  「兼具天使魔鬼特性」

【明報專訊】《世界新聞報》這份有168年歷史的小報,憑藉情色和名人秘聞等,不僅曾是全球最暢銷的英文報章,部分報道還成了警方和監管機構的調查線索,甚至動搖政府誠信。但其不擇手段追逐「爆炸性」內容的野心,終引發今次竊聽風暴,成了結業的伏筆。

平價小報 專刊情色內幕

資深記者懷特直言,該報擁有「天使與魔鬼」的性質。《世界新聞報》去年靠臥底記者揭發巴基斯坦國際板球員涉嫌打假波的報道,剛為該報奪得英國報業的獨家新聞獎。這份逢周日出版的報章,口號是「人生百態盡在此」(All human life is here) ,自1843年10月1日於倫敦創刊賣每份3便士,便走小報路線,專刊載情色新聞、名人政客醜聞、聳人聽聞謀殺案之類新聞。連戰時首相丘吉爾,也有為它撰文。

1960年代,該報刊登了「普羅富莫醜聞」(Profumo Affair)女主角、倫敦歌舞演員基勒(C. Keeler)的裸照,揭發當時的陸軍大臣普羅富莫,與基勒和另一疑為俄國間諜的女子有染,事件重挫時任保守黨政府。

屢揭醜聞 「冒牌酋長」出位

該報初期發行量僅1.2萬份,但至1950年全英5000萬人口中,有多達850萬人是該報忠實讀者。史學家霍里埃(Chris Horrie)說﹕「它是英國報業史上很重要的一部分。19世紀,它是關顧當時湧現的半文盲百姓口味的最高銷量報章。20世紀,它是英國人生活的奇妙點綴。」

梅鐸1969年購入該報後,更實行以本傷人,常以重金取得名人的獨家採訪權,惟隨覑閱報文化改變,近年銷量漸減,目前約得280萬讀者。為谷銷量,該報2000年開始採取更激進的採訪揭秘手段,包括動用竊聽和臥底設局。有「冒牌酋長」之稱的馬哈茂德(Mazher Mahmood),便屢藉鎆底偵查方式,先後為該報揭破索菲王妃藉王室身分為其公關公司招生意、桌球壇傳奇人物戴維斯涉嫌收錢打假球等。報館聲稱,其報道令逾250名罪犯被定罪。

惟該報2002年用1萬鎊收買一名疑犯作為線人,去揭發有犯罪集團企圖綁架球星碧咸的妻兒,手法引起爭議。該報2008年亦因報道F1主席莫斯利(Max Mosley)與5名妓女大玩「1王5后」模擬納粹性愛派對,被控侵犯私隱罪成,要賠償6萬鎊。

竊聽威廉電話 編輯判刑

但最致命的還是竊聽醜聞。2006年,一通威廉王子私人電話內容,竟見諸該報報道,首次揭發該報非法截聽電話,導致一名編輯和私家偵探判刑。雖然陸續傳出有演藝名人和政要遭竊聽,但該報堅稱,事件只是個別編採人員走歪路,警方也放棄再追查。惟《衛報》等卻鍥而不捨追查,終於本月連爆該報「四宗罪」,先是揭發該報入侵失蹤案遇害少女的手機,還改動留言信箱證據,誤導警方;之後又被指竊聽2005年倫敦恐襲受害者親屬、陣亡英軍家屬,又重金賄賂警員套料(詳見表),觸發公眾怒忿和警方調查,終告停刊。

英揆矢監察傳媒 設獨立新制

【明報專訊】英國《世界新聞報》竊聽風暴,衝擊了整個英國傳媒業,副首相克萊格稱,今次竊聽醜聞「摧眦」了公眾對報業的信任。卡梅倫昨宣布要成立委員會檢討媒體操守,目標是成立一個獨立於傳媒和政府的新架構,取締現時只靠業界自行監察的機制。本港的傳媒自行監察機制,也是參考自英國。

「公信無存 英傳媒地震」

卡梅倫昨宣布,將成立一個由法官領導的獨立委員會,在警方查辦案件結束後,對《世界新聞報》的醜聞作全面調查。卡梅倫稱,英國現時監察傳媒操守的報業投訴委員會( PCC),強調業界自律和自我監察,但在竊聽風暴中完全未能發揮監察作用,「我相信我們需要一個全新的機制」。他說,調查委員會將就新機制如何運作提出建議,但「我的初步假設是它必須真正獨立,既獨立於傳媒,也獨立於政府之外」。

業界自我監察 淪無牙虎

在野工黨黨魁文立彬(Ed Miliband)亦批評PCC是無牙老虎。PCC是英國傳媒自行成立的監察組織,性質與本港報業評議會相似。該委員會在2007年調查《世界新聞報》竊聽醜聞後,認為古德曼是「單獨犯案」,報館其他職員並不知情。2009年它再發表調查報告,宣稱沒有受誤導,總結稱無證據顯示《世界新聞報》有持續電話竊聽。但PCC主席巴斯科姆(Baroness Buscombe)本周承認,當年《世界新聞報》沒有向PCC講出真相,她形容自己如今對此憤怒得「難以用言語形容」。

卡梅倫昨暗示,梅鐸次子兼新聞國際主席詹姆斯(James Murdoch),亦應向警方交代在這次醜聞中的角色,稱這宗醜聞還有許多疑問需要新聞國際解答。副首相克萊格則將《世界新聞報》今次竊聽風暴,比作2008年信貸危機,認為兩者分別重挫了公眾對報業和銀行的信任。但他強調不會推動新的立法,去限制傳媒出版自由,又稱讚一些媒體持續堅持正義原則,例如《衛報》就對竊聽風暴鍥而不捨地追查。